(必威体育精装版)24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精品】.docx

(必威体育精装版)24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精品】.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塞、秦”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古代爱国诗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出塞》

?课时目标

1.会认“塞、秦”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默写《出塞》。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板块一释“塞”解题,营造意境

1.师范写“塞”字,学生认读。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汉字听写大会》,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汉字认读”游戏。同学们请看老师写一个字,(在黑板上书写“塞”字)你们认识它吗?谁能读一读并且组一个词?

2.补写课题,读题明义。

(1)在“塞”字前补写一个“出”字,学生齐读,启发思考:这里的“塞”怎么读?“出塞”是什么意思?

(2)课件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及意思。

[sāi]1.堵,填。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

[sè]同(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茅塞顿开”等。

[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

(3)明确题目的意思。

3.看图片,感受边塞环境。(课件出示边塞图片)

你们看,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是边塞的雄壮;北风吹雪,飞沙走石,是边塞的艰苦。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也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塞”字是生字,“出塞”又是难理解的词。开课伊始,直击重点,从“塞”字的认读和组词游戏,到猜想“出塞”的意思,再通过学习明确题意,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同时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边塞独特的风光之中,初步感受边塞的荒凉孤寂。

板块二初读识字,疏通诗意

1.一读诗歌,正音识字。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把生字和多音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2)请两位学生个别朗读诗歌,在评价中相机指导读音。

如:“秦”是前鼻音,“征”是后鼻音。

(3)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将”在这首诗中为什么读“jiàng”,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关注注释。用“将”的另一种读音组词。

(4)重点指导“教”字的读音。

当这个字的意思是“使、让”的时候读“jiāo”,根据注释,在这里读“jiāo”。

(5)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课件出示

塞秦征将杰

(6)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塞秦征词催

醉杰亦雄项

归类指导:“塞”和“秦”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开口较大。

“醉”和“雄”都是左右同宽,要写均匀。

2.再读诗歌,读准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感受停顿、节奏,师指导七言诗的停顿方法。

(2)师生合作朗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再调换。

(3)同桌互相读。

3.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结合注释,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重点指导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质疑:是秦朝的明月照着汉朝的边关吗?

明确: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3)疏通诗意: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还是秦汉时的关,万里远征的将士,到现在还没有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李广将军还在,必然不让胡马越过阴山。

【设计意图】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再到读懂诗意,每一次读都有要求,每一次读都有反馈。此处设计,体现了诗歌教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板块三想象画面,体悟诗情

(一)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

2.师启发思考:结合图片和相关知识,说说月光照耀下的边关是一个怎样的边关?

(荒凉、冷清、孤独)

3.聚焦“明月”,感受“思乡”之情。

(1)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皎洁的月光,勾起了人们心头多少的思绪!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思考: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吟咏,都是为了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3)指导朗读: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情都寄托在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朗读这一句。

4.聚焦“秦”“汉”,感受战争时间之长。

(1)请学生再读诗句,思考:透过“秦时”“汉时”,你又想到了什么?

(2)师介绍:是的,从秦到汉,再到诗人生活的唐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qsmim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