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1课;第一篇;文学常识;写作背景;整体感知;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古今异义;(二)一词多义;(三)词类活用
①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②夕日欲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入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
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层(最后两句):感慨自然之美景。;怎么描述美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文章结尾说:“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中有何言外之意?;最后两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仰观: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康乐: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18岁时,谢灵运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1)填空题。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____时思想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字点明全文的中心。;(2)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与其奇者()沉鳞竞跃()
五色交辉()四时俱备();
(3)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西日欲颓,沉鳞竞跃()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5)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澈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记承天寺夜游;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文;知音之交·张怀民;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到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快满四年。苏轼志趣相投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因有此文。;整体感知;;;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我们)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一)古今异义;(二)一词多义;翻译下列句子;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2)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