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冲击波对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的疗效观察.docx

发散式冲击波对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的疗效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发散式冲击波对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

?

【摘要】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对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9月—2018年1月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常规药物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抑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的程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抑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的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疼痛的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发散式冲击波;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临床疗效;推广应用

R274.9A1007-8231(2019)01-0131-02

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比较常见,患者可出现疼痛和活动障碍等,需要及早给予有效治疗。本研究收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月90例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患者,分析了发散式冲击波对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90例2017年9月—2018年1月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患者。按照治疗分组,观察组46例,男女是22、24例。年龄32岁~72岁,平均54.01±2.10岁。对照组44例,男女是22、22例。年龄31岁~72岁,平均54.21±2.67岁。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给予解痉和止痛药物治疗。

观察组则予以常规药物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系统,选择D20探头,设置压力水平2.0~3.8bar,设置频率10~15Hz,冲击治疗疼痛部位,每次五千至一万次,3天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抑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的程度;不良反应。

显效:疼痛、痉挛相关症状消失且指标正常;改善:疼痛、痉挛改善50%以上;无效:病情改善不足50%。临床疗效=显效、改善百分率之和[1-2]。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采取χ2和t检验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对

观察组临床疗效44(95.65)(显效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高于对照组32(72.73)(显效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P<0.05。

2.2治疗前后疼痛的程度比对

治疗前观察组疼痛程度(6.24±1.22);对照组疼痛程度(6.24±1.21),两组疼痛的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1.21±0.14);对照组疼痛程度(3.19±0.46),观察组疼痛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抑制时间比对

观察组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抑制时间10.13±0.21d优于对照组14.23±2.56d,P<0.05。

2.4两组不良反应比对

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的发生可伴发炎症、继发性痛觉过敏等,采用发散式冲击波对局部进行高强度冲击,可产生高强度刺激[3-4],作用于痛觉感受器,降低神经敏感性,促进痛阈提升,对神经传导功能进行抑制,阻断周围化学介质,对疼痛传递进行抑制而减轻疼痛。而冲击波治疗可调节自由基,减轻疼痛。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采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还可改善局部循环,松解粘连,促进细胞摄氧增加,促进功能恢复[5-7]。

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常规药物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抑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的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常规药物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疼痛的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雪奇,佟剑平,许光旭,李翔,黄兰.闭孔神经射频热凝治疗脊髓损伤后股内收肌群痉挛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2):7-8.

[2]田永刚,王铜浩,韩立强,江汉,江毅,肖联平.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分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J].天津医药.2015(08):905-908.

[3]杜良杰.脊髓损伤后肢

文档评论(0)

151****1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