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5
中医筋膜学慢病管理服务规范2型糖尿病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中医筋膜学的术语定义及在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方面的技术应用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康养和科研机构中从事中医类别糖尿病诊疗及科研工作的执业医师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限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ZYYXH/T3.1~3.15-2007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标准》(2011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2014版)WS/T427-2013临床营养风险筛查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药膳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3术语及定义
3.1
中医筋膜学ChineseMedicineFasciology
是基于中医经络学与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它强调筋膜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认
为筋膜不仅连接着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还承载着气血流通、信息传递等重要功能。中医筋膜学注重从
整体角度出发,研究筋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旨在通过调节筋膜的功能来防治疾病。
3.2
中医筋膜学慢病管理服务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asciologyChronicDisease
ManagementServices
一种以中医筋膜砭刀和筋膜学拨针细胞再生术为主,配合中药、药膳、运动、情志等指导和干预手
段为一体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技术。
3,3
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type2
2型糖尿病简称T2DM,原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定义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糖代谢异常及相关代谢紊乱。主要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且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a;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a。[《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2013年)]
3.4
6
消渴Diabetes
消渴症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症。
3.5
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co-managementofdiabetesunderthreedisciplines
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指主要由内分泌科医师、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成,针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开展中西医协同诊疗、线上线下持续性管理的新型多学科诊疗模式。3.6
砭石疗法Bian-StoneTherapy
指利用特制砭石工具的物理属性,结合特定施术手法和施术部位(筋膜部位),以调节机体五脏六腑功能,促进阴阳气血平衡的养生康复保健方法。
4疾病诊断
4.1中医诊断要点
中医古代无“糖尿病”病名,糖尿病前期(或伴有超重、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可参见中医“脾瘅”,糖尿病可参见中医“消渴”病证。
4.1.1中医辩证分型
4.1.1.1气滞痰阻证
形体肥胖,或见脘腹胀闷,头晕目眩,心烦口苦,口干而不欲饮,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
4.1.1.2脾虚痰湿证
形体肥胖,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淡无味,胸闷脘痞,头胀肢沉,口角流涎,易寐,皮肤干燥或瘙痒,食后嗜睡,喜卧恶动,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濡缓。
4.1.1.3肝脾不和证
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太息,情志抑郁,急躁易怒,食欲不振,溏结不调,或发作性腹痛腹泻,舌苔白或腻,脉弦。
4.1.1.4阴虚燥热证
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盗汗,头晕眼花,眼睛干涩,心悸气短,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或弦细或细数。
4.1.1.5气阴两虚证
口干不喜饮,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手足心微热,或伴自汗、盗汗,舌淡红少津,脉细无力。
4.1.1.6兼血瘀证
皮肤色素沉着或黧黑,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大便不爽或秘结,唇舌紫暗或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