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春节民俗安徽2000.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实践报告春节民俗安徽2000--第1页

社会实践报告春节民俗安徽2000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

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

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

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

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

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调零的漫漫寒

冬,旱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

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

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

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

素有的传统习惯。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

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

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

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

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

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

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

社会实践报告春节民俗安徽2000--第1页

社会实践报告春节民俗安徽2000--第2页

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

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

活甜蜜蜜,步步高。

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国拜年

的习俗行之已久。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

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

称之为“团拜。

年饭。中国的春节到临,离乡违井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盼望

与亲人团聚。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抒发

感激之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农耕时代的年俗在信息时代的中国终究有

了变化,传统民俗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的变化部分逝去,又有部分继承

下来,出现了一些新奇的现象。尽管有一些民俗学家反对,随着通讯

设备的普及以及人们交往地域的扩大,电话、短信、手机拜年不可阻

挡地成为春节里的重要活动——拜年的主要形式。相对于上门拜年,

更多人选择使用电话和短信拜年。传统的形式繁项、有着封建意味的

祭祀与守岁开始淡出了人们的春节生活。当然有些人仍会认为,春节

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还是按照老法过才有年味,这是中华民族几

千年文化的延续。然也有不少人认为,春节习俗太麻烦,而且与时代

脱节,像正月不能理发这类要求不合情理。

总之,不外乎两种意见,一方面认为繁琐的春节习俗难以适应现

社会实践报告春节民俗安徽2000--第2页

社会实践报告春节民俗安徽2000--第3页

代节奏的生活,一方面却还希望保持中国传统特色,保留传统的习俗。

结论:纵观古今许多习俗已经淡出了人们视野。然而,这些变化

的原因不是唯一的,首先是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生产

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起来,人们的口袋也日益“鼓”起来了,

而向古时丰盛的大餐,逐渐就被不如上馆子打牙祭所取代了:第二,

年味淡了,这也是说明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因为在

文档评论(0)

180****88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