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学习资料 琴棋书画 书法的节奏.pptx

参考学习资料 琴棋书画 书法的节奏.pptx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法的节奏;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宗白华《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

——林语堂《中国人》;书法将自然节奏化的轨迹∶

卫夫人《笔阵图》阐述了七类点画的形与势,“永字八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书法点画的八种势的表现及势与势之间的关系。他们所强调的势就是运动和节奏,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是无声的音乐。

动是节奏的前提,节奏是动的秩序。书法的动,如同佛徒争论空中飘的旗,是风动还是旗动?六祖告诉他们,不是旗动,也不是风动,是心动。书法的动感也一样,它是视觉的感受,是心理的反映。书法有了动感,观众才会感动。书法的节奏如同音乐,音乐里有哆、来、咪、发、梭、拉、西、哆八个音符,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声高;书法中有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个造型元素,每一个元素都带有速度。音符在组合曲调时,通过重音、轻音、滑音、节拍,使所谱的曲子抑扬顿挫,优美悦耳。

书法家在书写时,通过线条的提按顿挫、起承转合;点画的粗细方圆、轻重快慢;结体的大小正侧、离合断续;墨色的枯湿浓淡、润燥虚实,章法的呼应顾盼、煤篇布局等,传达出类似音乐的审美感受,使作品跌宕起伏,赏心悦目,故有“音乐是流动的书法”“书法是凝固的音乐”一说。;;在书法作品中,我们通过用笔、点画、结体及墨色变化和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原则进行章法组合,从而构成生动而连贯的有序整体,而这些构成元素及构成原则皆蕴含着节奏,因此节奏的存在是书法作品抒情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就从用笔节奏、点画节奏、结体节奏、墨的节奏、组的节奏、行的节奏、章法节奏及书法中的空白八大方面,来分析一下书法作品中的节奏问题。;一、???笔节奏

蔡琰在评述其父亲蔡邕《论笔法》中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一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用笔有疾、涩二法,分别产生快节奏与慢节奏,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古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迟速为疾涩,而能疾涩者无之。”欧阳询《传授诀》云:“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疾涩二法的用笔,关键要能在浮怯和滞重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度,得“擒纵,方有节制”(周星莲语),擒纵之道,其实就是疾涩之道。把握好这些,用笔的节奏也就把握了。但疾涩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快慢问题,还有笔势的存在,我认为快慢与势之间的关系,就是音和乐的关系。

东汉蔡邕《九势》称:“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駃”是古代战行的一种骏马,所谓“战行”,便不同于普通的野马,不只是赛马般一路狂奔,而是既要飞奔追敌,又要遇敌时能够急停下来以便战将抡刀杀敌。而在战场上,这样的“奔”与“停”是需要反复多次的,那么就会出现奔/停,奔/停的重复,而这个过程就像是书写中疾涩二法,东晋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称:“势疾则涩。”在用笔过程中,疾笔求其劲挺流畅,涩笔求其凝注浑重,疾与涩的反复出现,便产生了用笔的节奏。;包世臣《艺舟双楫》云:

“余见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转折挑剔之处,留处也;古人必提锋暗转,不肯擫笔使墨旁出,是留处皆行也。”

行处留,留处行,这样的用笔如同疾处涩,涩处疾,且疾且涩之意,董其昌把它称为“放纵”和“攒促”的统一,他说:“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促。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画禅室随笔》所以,不论是“擒纵”,还是“放纵”又“攒促”,其精髓都在疾涩之道。;苏轼曾评米芾“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其中的“沉著痛快”一词,将米芾的用笔表现的淋漓尽致,后人也多引述之。如董其昌也评米芾:“沉着痛快,直夺晋人之神。”丰坊说:“古人论诗之妙,必曰沉着痛快。惟书亦然,沉着而不痛快,则肥浊而风韵不足;痛快而不沉着,则潦草而法度荡然。”那么什么是“沉着痛快”呢?

苏轼在讲“沉着痛快”前用了“风樯阵马”的比拟,就是说如乘风破浪的战船和冲锋陷阵的战马,这与蔡邕所说的“紧駃战行之法”如出一辙,沉著与痛快,跌宕起伏在字里行间,是用笔的节奏,是疾涩之道的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工地殿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