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一般规定:
xx水库位于新疆xx市xx乡以南6公里处,地处xx北麓xx支岔上,南临xx国道,距离xx市37公里,交通便利。地理坐标为:东经xx50″,北纬xx。
水库集水面积为31.6万m2,正常蓄水位100.5m,总库容118.66万m3属于小(1)型灌注式水库,主要是拦蓄xx库区以上及xx乡排孜阿瓦提村泉水的冬季闲水,缓解下游xx、xx来年春季灌溉缺水状况,并确保下游xx免遭水力冲刷,防止发生水土流失。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大坝坝体土方开挖、大坝坝体土方填筑、坝体砼防浪面板浇筑、坝体土工膜铺设、放水涵洞、消力池及其它设施的建造安装等工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由大坝、放水涵洞以及其他建筑物组成。大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全长350m,坝顶宽5m,最大坝高11.68m,坝顶设计高程102.21-102.31m。放水涵洞位于大坝桩号0+125处,进口底板高程为94.5m,闸门孔口尺寸1.0×1.3m,钢筋砼涵洞。消力池为浆砌石砌筑,底部铺设50cm的反滤层。
1.2水文气象
1.2.1水文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xx水库入库泉水多年平均流量为0.4225m3/s,洪水主要为暴雨洪水,通过第三条洪水沟进入水库。经分析计算,3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7m3/s,一日洪量为28.57万m3;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5.1m3/s,一日洪量为38.44万m3.
根据调查水库入水量主要是蓄积水库周边泉水水量,从每年11月到来
年2月底的泉水。根据调查分析,xx库区周边三股泉水出水流量年际量变化不大、年内变化较大,春季和冬季(每年11月到来年3月中旬)径流量最大占全年总径流量的63.1%,因为冬季2条坎尔井和2眼自流井的水进入水库,夏季因坎尔井和自流井的水大多被利用灌溉和生活用水,进入水库的水量明显减少,4月到10月底水量占年总径流量的36.9%。
1.2.2气象
xx盆地属典型的大陆性温暖带干旱沙漠气候。盆地内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6.6mm,最大降雨量为48.4mm(1958年),年平均蒸发量为2845mm。气候主要人、特征为四季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相对湿度是40%~43%。据与项目区相邻的xx市气象资料系列分析,xx水库气候特征为:xx水库位于xx北麓,降水少,蒸发极大,夏季干燥酷热,冬季严寒多风,属独特的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具有日照长、气温高、降水稀少、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大风等特点。根据现有资料分析,该地区的多年平均气温为15.7℃,最高气温47.7℃,最低气温-25.2℃;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414.5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46天;历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为25m/s,历年最大冻土平均深度为80c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5mm,而多年平均蒸发量则高达2707.1mm,最大年蒸发量3608.2mm。
1.3工程地质
1.3.1工程地质概况
工程区处于xx背斜的北翼,在区域构造上主要受博格达复背斜及xx—哈密坳陷二个三级构造单元影响,构造线总体向东西方向延伸,其性质是受北向南推进的统一应力作用产生。使其背斜北缓南陡,局部南翼有倒转,断裂多
为向北倾斜的逆断层,多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形成,是基底最活跃的地区。
水库地处xx—哈密坳陷区中心的xx北麓xx,属山前河间洪积平原地下水溢出带,由泉水沟形成的天然洼地,洼地呈近东西向延伸,地行为东北高西南低,洼地宽约0.3~1.0km,该库为人工拦河筑坝而成。水库现有坝高4~10.50m,库区面积约34.55×104㎡,库区东、西、北三面为山前积洪、坡积的高台地,南面为xx—哈密坳陷区中心的xx北麓中低山,地形自东向南西倾斜,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海拔高程84.0~117.0m,高差为33m。
在库区范围内出露有第三系和第四系。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1.3.1.1第三系上新统葡萄沟组(N2p)
位于库区西南部,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有土黄色、浅棕色粉砂岩、沙泥岩组成;底部为灰色灰质砾岩,向上变为灰色砾石层。与下伏桃树圆组为整合局部假整合接触,上部被第四系砾石层覆盖。
1.3.1.2第四系(Q)
上更新统一全新统冲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