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前后七子复古主义诗论研究
?
?
吴琼
摘要:前后七子是明中叶的文学流派。针对明初台阁体影响下生气缺乏的诗歌创作局面,他们引领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文学复古运动,在复古的旗帜下,重新审视诗歌现状,寻找诗歌创作出路,提出了复古主义诗论。本文首先对前后七子复古主义诗论的起源,背景进行介绍。其次,分析在前后七子努力下的复古主义诗论发展历程及前后七子之间发展继承关系。最后分析前后七子复古主义诗论对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对整个中国古代诗学史的影响。
关键词:前后七子;复古主义诗论;发展历程;影响
明代无论是诗人数量还是诗歌总数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呈现繁荣景象。其繁荣景象的背后,离不开明代整体的诗歌发展历程和众多的诗歌流派。在明朝建立之初,诗歌创作主要以地域为线索,文人团体有吴中四杰、闽中十才子,南园五子等。统治者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礼遇文士,建立之初重用文臣,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文学的发展。到了明前期,政局稳定,经济复苏,出现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因其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于是出现了反对台阁体的茶陵派和性理派。明中期朝廷内忧外患,官方理学地位下降,王阳明的心学大兴。前后七子开始主张复古,使明代诗歌创作走向繁荣。
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何最为著名。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前后七子在明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起源背景
明代初期,经济逐步复苏,政局也日渐稳定。统治者为统治需要迅速加强中央集权,朝中馆阁之臣为迎合统治者,整日在诗歌中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台阁体应运而生。针对生气缺乏的文坛,明朝学者发起了复古主义文学运动。复古主义诗论起源于明中叶的复古文学运动,前后七子在复古主义文学运动中提出“诗必盛唐”的口号,起身反抗台阁体诗歌。在复古主义的大旗下,前后七子针对明初以来委靡不振的诗歌创作局面,重新审视诗歌创作现状,寻找诗歌创作出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诗歌创作理论,在诗歌的意境、韵律、艺术手法等方面显示出了他们独特的理解。
程朱理学的衰弱和王阳明心学的兴起是复古主义诗论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明朝建立之初,程朱理学被确立独尊地位。程朱理学强调“天理”的重要性,主张用“天理”压制人的思想感情和欲望,在科举考试中,也以程朱理学为考试大纲,束缚人的思想,文人学子为追求功名利禄专心研究四书五经,缺乏治世之心,弊端渐显。面对如此状况,当时的学者掀起了批判之风,王阳明心学在学界惊起了波澜。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述之曰:“阳明先生之学,今遍行宇内。”王阳明与七子众人交情甚好,这造成了影响七子派文学理论的一个外在原因。其次,王阳明提出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强调了人心比天理更重要,强调了人的主题情感,这是影响前后七子复古主义诗论中的内在原因,与前后七子所提倡的诗的“主情理论”相得益彰。
二、发展历程
复古主义诗论产生于明前期,消亡于明后期。在明前期,复古主义开始了萌芽期。即文臣李东阳领导的茶陵派,茶陵派主张学习唐代诗人的诗,性理派主张学宋人的诗。这是明代复古主义诗论的萌芽阶段,没有具体的创作理论,只是在循序渐进,摸索前行。在明中叶,前后七子提出了复古主义诗论,让复古主义走向了成熟与高潮,他们较茶陵派性理派复古复得更加具体,但不可避免的犯了模拟过重的错误,复古弊端越来越明显,于是在明后期,公安派、竟陵派的大力反对,一场浩浩荡荡的复古主义运动彻底走向终点,复古主义诗论也由此被淘汰了。这是复古主义诗论在明代整体的发展历程。前后七子在诗歌创作上虽然都提倡复古主义,但前七子与后七子之间,前七子内部、后七子内部个人之间的主张也都不尽相同,總体来说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
(一)前七子
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前七子的出现,是明代复古主义诗论确立的标志。他们强调诗歌的体式特征,树立各种诗歌的典范格式,七言歌行体首推唐诗,五言古体诗则推汉魏。在诗的创作上只是这些复古主义诗论尚在表面,还没有建立具体的诗歌创作标准。内部对诗的写作方法有不一样的见解,这里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前七子两位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的斗争。李梦阳认为复古就应该彻彻底底的复古,写作方法相同,词语也要相同,才是正宗的复古。其复古程度很高,是一种“亦步亦趋”的复古。而何景明觉得复古学习古人写诗具体的艺术手法就可以,要“舍船登岸”,即通过前人的内容找出可取的方法作诗。
前七子的主要争斗就在于李梦阳和何景明之间,因为前七子他们对复古主义的诗论还没有研究到位,对复古主义诗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对于复古的程度把握不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
(二)后七子
复古主义诗论发展到后七子这里,正式进入了高潮期。后七子继承了前七子尊唐学唐的复古主张,其复古的激进程度也远远超过前七子,与前七子的诗论相比,他们对拟古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