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五)诗歌语言(原卷版).docx

古代诗歌鉴赏(五)诗歌语言(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五)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

素质目标:

1、明确高考考查重点,掌握鉴赏方法、答题技巧及模式。

2、学会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艺术,鉴赏其遣词造句、韵律格式;了解其语言风格;把握其语言特点,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3、巩固练习,学会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方法,并能规范答题

学习过程: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常见考点梳理

分类

示例

炼字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此诗中变成了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化无形为有形形,既表现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来后江南水乡的变化---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炼句

(赏析诗眼)

如“马后桃花马前雪”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赏析语言风格

如李白清新飘逸,杜甫 沉郁顿挫,陶渊明淡远闲静等。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等;其次是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一)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说来,所炼之字是点明主旨的关键字,或是一首诗“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是考查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叠词。

1、炼字归类

(1)动词

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

如诗歌《骤雨》颔联“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两句中的“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如《钓船归》首句“绿净春深好染衣”中的“净”字,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名词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和代表性,可以通过它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多个意象名词连用可营造出富有情韵的意境。

如“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句中罗列了水村、山峦、城郭、酒旗、风几个意象名词,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4)活用词

临时改变词性,往往为诗眼,具有化静为动、化庸常为神奇的功效。以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居多。

如律诗《早过大通驿》颈联“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两句中的“软”“轻”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软:使...柔软;轻:使……轻。江水本窈深而显冷涩,但在习习晨风吹拂之下竟显得柔软,“软”字很形象地写出晨风轻轻吹送、江水微微波褶的情状,从中亦可见出诗人早过大通驿的轻快心情。

(5)数量词

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吴文英的词《风入松》上阕:“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其中“一丝柳、一寸柔情”,形成贴切的暗喻,使这种伤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

(6)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描摹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甫《登高》颔联“萧萧”“滚滚”两个叠词形象地写出了秋天落叶纷纷、茫无边际的情态,“滚滚”写出了长江汹涌奔腾的气势,使人读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诗歌意境更显得沉郁雄浑、壮阔博大,也为后面写“悲秋”蓄足势。

(7)虚词

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如:2014年四川卷《秋暮吟望》颔联“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两句中“常”“偏”两字,“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答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

步骤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展开联想,阐释内容,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若有手法,也一并指出。

步骤三:联系语境,品味妙处。即把要求赏析的字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乃至全篇中去分析和品味,结合其语法特点及使用的艺术手法,产生的具体艺术效果可从以下五个角度去分析:

“描物”角度: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