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监测.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脊髓灰质炎监测--第1页

脊髓灰质炎监测

脊灰简介1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因其多发于婴幼儿,故又俗称“小

儿麻痹症”,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脊灰病毒有Ⅰ型、Ⅱ型、Ⅲ型3个血清型

脊灰病毒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

脊灰病毒在污水和粪便中可生存数月,低温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保持活力;各种氧化剂、甲

醛、2%碘酊、升汞等,加热56℃(30分钟)以上,均能使其灭活

宿主

人是唯一宿主

临床表现

潜伏期3~35天,一般7~14天

90%以上的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

只有约1%的病例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

仅有极少数感染者出现麻痹症状(肢体急性弛缓性瘫痪)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灰白质区运动

神经元后,导致肌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

脊灰简介2

传染源

麻痹型患者

隐性感染者、无麻痹患者

不易被发现,在传播上起重要作用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

<4月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

感染后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传染期

感染者大便排出病毒可达数周至数月

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发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

消灭脊灰定义

消灭脊灰是指消灭本土脊灰野病毒。

当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GCC)认为所有地区至少连续3年未监测到脊髓灰质

炎野病毒的传播、实验室妥善地保管着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时,全球

将宣布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

我国维持无脊灰面临挑战

随时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危险

全球有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4个国家从未阻断过本土脊灰野病毒传播和流行

民主刚果、乍得、安哥拉、尼日尔、苏丹、索马里、尼泊尔、孟加拉、缅甸9国有脊灰输入

性病例

其中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缅甸6个国家与我国接壤

奥运会期间国际人员流动增加,发生脊灰输入性病例或VDPV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脊髓灰质炎监测--第1页

脊髓灰质炎监测--第2页

为此,国家在新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开展六省加强脊灰监测项目

卫生部要求:

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监测工作

加强对病例的报告和标本采集。

加强对AFP病例的调查与处理。

规范医疗机构儿童麻痹病例诊断

需慎重诊断。不能明确时,均作为“急性弛缓性麻痹(原因待查)”,不应诊断为“类脊灰”、

“脊灰(原因待查)”。

妥善处理疫苗相关病例

完善异常反应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及时登记上报。

及时受理疫苗相关病例的鉴定。

建立异常反应调查和处理机制。按规定一次性补偿。

加强宣传和预防接种普及工作

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AFP监测病例定义1

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

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14类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文档评论(0)

LLFF4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