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中国小商品城.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国际化:中国小商品城(2005)

?

??

?

?

?

?

?

?

?

???

?

?

?

?

?

一义乌小商品概况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易总裁认为:中国的商品批发市场是中小商品批发企业和制造批发企业的集聚场所,是现阶段中国流通批发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任着流通主渠道的角色,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中国沿海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迅速,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环境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促进商品批发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进而实现由“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目标转型,再次承载起沟通世界经济的先锋桥梁作用,是新时期中国广大商品批发市场的历史责任,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省中部,创建于1982年,是中国最早创办的专业批发市场之一。20多年来,历经四次搬迁、八次扩建,现拥有营业面积80多万平方米,商位34000余个,从业人员8万多人,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市场经营34个行业1503大类32万余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文体、袜业、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

2001年以来,中国小商品城业主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抓住“入世”机遇,围绕义乌市提出的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十五规划”目标,前瞻性地开展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的一揽子工作,加快实施和推进批发市场国际化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02年实现商品成交额229.98亿元,连续12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其中外贸出口15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50%,与上年同比增长56%,有33个国家的300余个境外商务机构(其中有100余家正在报批中),常驻外商达6000余人,商品辐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跃成为是中国小商品的重要出口基地之一,市场初步展现出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的雏形。

纵观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国际化实践,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间接转口贸易为特征的萌芽阶段。90年代中期,中国小商品城大举提升市场基础建设,先后完成了篁园市场和宾王市场建设,在硬件上,实现了由马路市场到棚摊再到室内市场的跳跃,市场商位总量由90年代初的10000个增加至1996年的23000个,增长了230%;商品档次同时得到大幅提高,商品辐射面发生质的变化,由之前农村市场为主转向辐射广大的城市市场和边贸市场,通过边贸间接转口贸易应运而生。这时期,市场外贸主要销往与中国较早建立外贸业务的俄罗斯、巴基斯坦周边国家和港、台等地区。

第二阶段,90年代后期的转型接轨期。在经历1997年亚洲经济萧条的刺激后,中国小商品城商品物美价廉和规模等可比优势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得到凸现,加上国家大力鼓励扩大出口的宏观形势推动,外商来内地贸易活动剧增,市场的外贸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多方面力量作用下,1998年后,大量外商越过边贸直接来到义乌采购商品,中国小商品城出口贸易方式由此出现了质的提升。对此,中国小商品城“三管齐下”,大力促进市场由内贸向外贸转型。一是进行外向型市场形态的摸索创新。1998年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中国小商品城进出口商品采购中心,筛选市场内适销对路的工艺品、玩具、五金、饰品、文体等五大类出口商品集聚在一个交易区交易,并扩大商位经营与展示面积、配备简单的外商翻译服务机构,共引进200多个外贸经营大户,建成义乌市场第一个专业外贸批发平台,市场反响良好,取得了预期目的。二是做强做大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强展兴市。期间,通过寻求与国家轻工业部、香港贸易发展局、浙江省政府等单位合作,扩大对港、台、韩,以及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参展外商和外贸公司比例大幅增加,博览会成交额年增幅达到20%以上,对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外向度产生积极的作用。三是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走出去”到国外创办分市场。先后有多家国营和民营企业在非洲、俄罗斯、南美等地设立了中国小商品城分市场,较成功的有南非中华门市场、乌克兰中国商城等。至1999年,来市场直接外贸出口采购商人队伍迅速扩大,一大批原先从广州、上海等地采购商品的外商(以韩国为主)进入义乌,外贸机构迅速增多,逐渐形成“商人、商品、市场”三位一体的输出格局,小商品外贸出口额增幅连年翻番,2000年市场外贸额达到50亿元。

第三阶段,2001年以来的全面发展期。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义乌市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加快市场国际化建设步伐,提出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宏伟目标,于2001年开始规划兴建32平方公里的国际商贸城市场园区,并相应出台了一揽子推动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同年,中国小商品城国际物流园区建成,义物乌海关办事处开通,国家商务部批准共同参与主办小商品博览

文档评论(0)

188****87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