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中华茶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茶席自然艺术追求孙培培.pdf

器中华茶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茶席自然艺术追求孙培培.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茶|文|化

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茶席自然艺术追求

负责人:孙培培

|中|华|茶|文|化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追求自然艺术境界是古今茶席设计的共同目标

茶席设计是一种追求自然的艺术。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在大自然中摆放一方

茶席,或山间溪边或山坡林下,大都是曲径通幽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品茗才能

忘却身心的烦恼,寄情于山水间。

茶多生长在高山之中,云雾

缭然处,吸天地之精华,纳

日月之灵气,是大自然赐予

人类的圣饮,在这样清幽的

环境下才能与让茶触碰我们

心底里那最柔软的地方,引

起我们心灵的共鸣。揽天地

灵气入一方茶席,把山之力,

水之韵味,融为一泡干茶,

让茶香与美景融合,不觉陶朋来阁茶室

醉其中。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茶|文|化

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草,

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

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彼

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取式公刘。惟

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哗若春敷。若乃淳染真

辰,色渍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赋》--西晋文人杜育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茶|文|化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古来好茶之人,在饮茶之时往往以茶为题,赋诗吟词,通过

这些意境高远的茶诗文,我们依稀可以发现古代“茶席的讯

息,还有一些文人雅士,挥毫泼墨,著写丹青,留下了不少

直观、优美的文字记载,更是为现代人学习和欣赏古人的茶

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茶|文|化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止为茶据,吹嘘对鼎历”

--西晋文学家左思《娇女诗》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茶|文|化

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老者蹲坐于风炉前,炉火正红,锅内茶汤

刹古阳春望腾景将沸,老者左手执锅柄,右手持茶夹,正在

搅动茶汤,一侍童双手端茶托茶碗,正待锅

内茶汤盛碗向宾主奉茶。炉边竹几上置有茶

托茶碗和碾茶的茶轮、盛茶的罐。此画反映

了唐代绍兴不仅寺僧饮茶,而且还以茶招待

来客。萧翼赚兰亭图--唐阎立本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茶|文|化

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后宫嫔妃十几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他们一边品茗,一边欣

赏着四周的自然景色。作品中的中央四人,则负责吹乐助兴。所持用的

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bi1i、琵琶、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