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造物理念下唐宋香炉艺术与形态中的设计意识.docx

传统造物理念下唐宋香炉艺术与形态中的设计意识.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传统造物理念下唐宋香炉艺术与形态中的设计意识

?

?

卢怡安焦国松

【摘要】传统造物过程中生产造物者联合汇聚思维归纳与关联想象,形成有分别类的形态设计创新观念。通过系统分析唐宋香炉在特殊社会机制下的艺术形态背景以及在形、色、质、式四大形态参数下的设计特征,进而挖掘传统造物的创作思想、动机和形态设计思维的创新观念。古代工匠在形态联想思维、美学嬗变风格、尽意立象情怀“三板斧”全面反映造物意识的逻辑性,最终使得创新观念产出结果,更加符合人类生产实践的设计价值。

【关键词】造物;唐宋香炉;艺术形态;设计特征;创新观念

TS939A1007-4198(2021)14-159-03

【本文著录格式】卢怡安,焦国松.传统造物理念下唐宋香炉艺术与形态中的设计意识[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4):159-161.

引言

古代工匠造物的动机和创作思想,在器具作品中凝结出来,这就体现了工匠造物意识形态,同时以其高度的文化概括性与完整性,成为具有民族性的中国工艺美术范畴。造物离不开整体社会形态所打下的烙印,艺术形式在此缩影下也呈现时代与地域互为印证的风貌,也就是说造物意识受制于多方面因素,且这些因素逐渐形成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因而工匠在确定性的社会机制之下所完成的造物带有社会性质与人文性质。唐宋香炉流变过程中,顺承政治形态、宗教思想、阶级世俗的轨迹,在形制、质料、工艺、纹饰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形制设计思维也反映出多模态趋势。

一、传统香炉的艺术形态背景

传统社会机制之下,尽管创作语言受到限制,但围绕社会整体形态所创作的器具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所依附的艺术性也别开生面。首先,政治稳定繁荣的社会形态。唐朝实行兼容并蓄、对外开放的政治政策,农业体制完善调动生产积极性,外来文化合流兼收,国人思想充满明朗。面对欣欣向荣景象,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是建构单一和阶级化的形态体制,而是寻求差异化、开放化、世俗化的艺术形态,即抛开等级制度的桎梏,以便沟通社会,实现造物活动的多模态、多情感、多维度的目的。宋代以来,焚香文化普及,生产进步,香炉设计“型”“式”分明,演变规律逐步廓清。其次,佛道宗教思想的渗入。唐宋时期香炉工匠从创作动机、创作技术、创作手段等各个维度去呈现象征佛道宗教的思想文化,使得宗教信仰与意识形态的发展对香炉的形制与装饰发展逐步成为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导渗入。最后,阶级世俗倾向的形态开明。在唐宋及前期,皇权贵族一直主导着香炉造型文化及其审美价值,宫廷文化尽显富丽堂皇之风,王朝大臣追求华丽格调,也就是说在阶级分明的社会机制下,布衣百姓没有使用的权利,甚至没有选择的机会。而到了宋时期,阶级世俗倾向得到开明化,对特权的反抗之声连绵不断,香炉使用范围扩大至民间小富甚至布衣百姓。因而也出现了象征吉祥的题材纹样饰于器物上,以及自然中的动植物、生活中的民间故事、生活时事等都用于香炉造型及装饰上面,表现出结合特定世俗倾向的大众性特征,为香炉形态设计的丰富性留下了社会基础条件。因此,传统唐宋香炉的形态变化与艺术建构的范畴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二、形态视觉参数的设计特征

万物有形,其态各异。形态通过对“形”的物质性与“态”的意识性统一理解所获得的有机判断,在多维空间形式呈现之下处于“形神兼备”的特殊枢纽地位[1]。形态视觉参数(形、色、质、式)构成整个形态创新设计体系架构的本源基础,亦构成认知思维模式与系统价值和谐合一的逻辑支撑。“形、色、质、式”作为形态设计范畴必不可少的创作追求,在形意场理论下八个场(时代场、经济场、美观场、技艺场、功用场、情趣场、伦理场、民俗场)的分析与调节之下较集中地表现为以感官为中心的知觉化过程,同时在各参数智能聚焦过程中体会各自不同的能量信息。因此,设计活动的展开及保持多样性存在的前提,在于形态视觉参数所呈现的主体性价值和关联预测联想思考。

(一)形:尚象与异域的融通

唐宋时期,香炉“形制”设计在人类创作动机、创作技术、创作意识的认识聚焦之下,主要形成“观物取象”和“类比推衍”两个维度,以呈现香炉“形制”创新的整体性思维规律。“观物取象”作为造物范畴通向形态设计主要体现在采用静观的方式去直觉对象,围绕自然界所存在的事物展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与直观,同质于“仿”的模拟式创新下“开物呈形”的确立范畴[2]。如唐代黄堡窑址出土的“狮子香炉”通过对动物狮子表象特征的认识融入香炉造型设计,南宋余姚青釉狻猊香炉对莲花的仰观俯察获得香炉炉座与炉腹的造型样式。而“类比推衍”侧重于主体对客体局部的认知,进而采取逻辑分析形式展开器物普遍联系性造型设计,所触及的机制流程是客体—主体—客体。如香炉整体形态由普通圆形发展到多样式、多装饰的圆形,香炉足由单足形发展到多足形,香炉盖由无盖式发展到有盖式且盖合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11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