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系列课程棉凡闻花鼓凤阳民歌简介第一章非遗品.pdf

徽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系列课程棉凡闻花鼓凤阳民歌简介第一章非遗品.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徽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系列课程棉

凡闻花鼓

第一章凤阳民歌简介

非遗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徽文化研究中心

壹历史起源

凤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由于它地处淮河中游,

北依淮河,南临长江,又是江浙各地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在

军事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春秋以来近三千年时间里,这

里曾发生过数十起重大的军事战役。宋熙宁以后,由于黄河夺

谁人悔,使淮河河床逐渐被大量泥沙淞塞,又形成这一地区大

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的局面。明清以来灾荒更甚,经

常出现陆地行舟,大水灌域,或淮河竭,井泉枯,土地龟裂,

飞蝗获日的惨景,使这一地区人民苦不堪言。

壹历史起源

凤阳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又是他兴王之地,凤阳花

鼓的一曲悲歌《凤阳歌》,唱遍神州,名震华夏,这更增加了

凤阳的知名度。

凤阳,春秋时为钟离国(都城在今临淮镇东四里许,遗址尚存)。

汉时为钟离县,唐时为钟离郡,宋、元时为濠州,明时先为临

濠府,继为中立府,洪武七年,将府治从临濠旧城迁于西南二

十里凤凰山之阳的中都城里,定名凤阳府。凤阳名称是由朱元

中到阀

璋亲赐。

凤阳三花

“凤阳三花”这三种民间艺术皆起源于秧歌。

秧歌它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因为中国古代

是个农耕国家,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民在劳

动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精

神财富。秧歌就是农民在劳动中的一种文艺

创作,是他们劳动、休息和逢年过节、赛会

时的一种文娱活动形式。

叁民歌发展

相传最早的民歌如《弹歌》、《伊者氏蜡辞》等。因为这些民歌都是

出自后人的追忆,所以没有文字记载。我国见之文字记载最早的民歌

选集是周代《诗经》中的《国风》。它汇集了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

从西周到春秋500多年间的民歌。在春秋漫长的历史时期,楚国的民

歌创作十分繁荣。

战国后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等人,对楚国的民歌进行了广泛地收

集整理,并根据楚国的民歌曲调创作新词,称为《楚辞》。《楚辞》

中不少民歌的内容,充满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热烈而富于幻

想,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了一个音乐管理机构,名为“乐府”,专门从

事民歌的搜集和整理,收入的歌谣被称为“乐府诗”

肆典型民歌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加,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是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是一首两千多年前流行于魏国的民歌,收在《诗经·魏风》里,该民歌把剥削者比作硕鼠,表现了劳

动者对剥削者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