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下岗”到再“上岗”
农村土地抛荒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
?
?
?
?
??
?
?
?
[摘要]土地抛荒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副产品,这种现象在我国农村地区相当严重,不仅影响了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土地应有的产值转化效果受到削减,造成被抛荒的土地呈现出“下岗”状态。通过经济学理性人的方法来探讨,当农业生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时,农民弃地抛荒实则是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基于土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保持粮价稳定增长、防止劳动力过量外流、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才能实现土地“上岗”。
[关键词]土地抛荒;粮食价格;劳动力;种粮成本;土地流转;土地制度
[基金项目]2015年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四川省南充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战略对策研究——以政府、市场及农民关系的三维互动为视角》(201510638024)
[作者简介]王敏(1987—),男,陕西商洛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基层政府治理。杜俊霖(1994—),男,四川巴中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治理与农村发展。
王思懿(1996—),女,四川达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治理与农村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1.1[]A[]1671-198X(2017)08-0034-07[收稿日期]2017-03-12
一、引言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地抛荒成为“空心村”最为突出的问题,实现土地要素的高效利用,让土地充分运转起来,对我国农村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早在2009年,温家宝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也在不同场合重申这一原则。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1]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自然环境状况存在差异,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地抛荒现象,特别是在西部农村,土地抛荒率相当高。土地抛荒实则为土地的低效利用,该现象大规模的出现将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研究该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措施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们研究的关注,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梳理如下:
关于土地抛荒的原因研究。杨凤林(2004)以投入产出为视角,认为土地大面积弃耕抛荒,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收益低下。[2](P68-71)史成贵(2004)认为农民法制观念不强和基层干部监管不力也是造成土地抛荒的原因。[3](P48-49)。金星(2013)从经济学外部性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抛荒的根本原因在于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不一致。[4](P25-26)詹琳(2010)认为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农民工处于“第三极”的处境叠加出土地抛荒的现实。[5](P1752-1754)鲁静芳、李孔敏、陈泫月(2016)则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贵州省旧村进行实地调查,认为土地少且土壤贫瘠、交通和水利条件差、劳动力短缺、农业补贴模式缺乏激励作用、土地流转不畅等是土地抛荒的主要原因。[6](P32-34)邢成举(2011)通过对河南信阳市龙村进行实地调查,认为现有的土地制度缺陷是农民弃地抛荒的主要原因。[7](P30-31)刘湖北、戴晶晶、刘天宇(2016)以甘肃省J村为例,认为交易成本是农户做出农地抛荒决策的关键原因。[8(]P53-58)
关于土地抛荒的影响研究。土地抛荒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有些学者认为抛荒具有积极性的作用,如薛云、宋卫平、薛振忠(2003)认为土地抛荒有利于农业实现规模经营。[9](P38)谢洋(2004)认为农民弃耕从事二、三产业,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而抛荒者抛荒后留下的空白正好为其他的种田大户接管创造机会。[10](P78-79)同样,也有学者认为抛荒具有消极的影响,如田千禧、徐植兰(2004)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土地抛荒将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经济功能衰退、人地矛盾加剧、农业投入浪费。[11](P127-130)王学斌(2007)认为土地抛荒的普遍化是一个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信号。[12(]P53-60)
关于土地抛荒的治理研究。自21世纪以来,对土地抛荒治理的探讨侧重点有所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农业税取消前后,普遍认为土地抛荒的治理要从减轻农民的税费、摊派负担着手。后一阶段即近年来主要是集中于对土地制度、流转市场、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探讨。邾鼎玖、许大文(2000)则从提高认识、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产条件、农产品流通、农业投入、农民负担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只有多举措才可根治土地抛荒。[13](P10-13)种道平、钟涨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