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刘云虹翻译批评研究综述
?
?
杜婷婷
摘要翻译批評的发展滞后于翻译理论相关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大批学者致力于翻译批评理论研究和实践,刘云虹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在翻译批评建设方面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其中包括她认为翻译批评是一项动态过程,要回归翻译的本质;要以历史文化观的角度分析和认识涉及的各种概念等等。本文从翻译批评的现状极其原因着手,在整理和阅读了知网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刘云虹教授在翻译批评方面的主要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翻译批评动态过程历史文化观《翻译批评研究》
:H315.9:A
1翻译批评现状极其原因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古至今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社会交往。但由于人类语言在发音和书写符号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人们在口头和书面交际都遇到了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翻译活动便应运而生。可以说,翻译的历史与语言同样悠久。翻译的内容和题材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其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离不开翻译,社会发展离不开翻译,跨文化交流也与翻译息息相关。并且时代的发展对翻译提出了更加严格而深刻的要求。正如刘云虹教授本人所言“有翻译就必然有翻译批评,作为翻译活动健康开展的重要监督和保障、作为翻译理论的积极构建力量,翻译批评日益凸显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然而相对于翻译基础理论研究和翻译史研究而言,翻译批评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理论的指引以及自身合法地位得不到确立等原因,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以“挑错式”和“感想式”的评论居多,缺乏对翻译批评的理论探讨与宏观论述。应该说,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才开始出现较为系统的翻译批评研究,许钧1992年出版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正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文学翻译批评的理论著作,被国内译学界普遍视为我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开山之作。”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始终对翻译批评的重要性都保持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们不断地进行翻译批评研究,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翻译批评的开展,也取得了可贵的成绩。自我国第一部翻译批评理论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许钧1992)之后,陆续有姜治文、文军(1999)、周仪、罗平(1999)、杨晓荣(2005)、胡德香(2006)、王宏印(2006)、王平(2006)、文军(2006)、温秀颖(2007)、吕俊、侯向群(2009)、王宏印(2009)、肖维青(2010)、周领顺(2014a,2014b)等的翻译批评理论性著作问世,此外还有不少翻译批评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得以发表,例如:赵巍、薄振杰(2008:75-77)、刘云虹(2010:101-104)、周领顺(2012:90-95)等(蓝红军,2016)。但相对于整个翻译行业和翻译学科的快速发展而言,翻译批评研究的发展无疑还是缓慢的,远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翻译批评作为翻译学分支学科的地位依然有待提高与强化,批评实践所发挥的匡谬祛误、正本清源、绳墨规范的力量也还是颇为弱小。让翻译批评真正担负起其应有的责任,许钧、杨晓荣、吕俊、王宏印等前辈学者为翻译批评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付出了持续而艰辛的努力。一些年轻学者也致力其中,孜孜以求,以深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翻译批评研究的理论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发展。南京大学刘云虹教授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她专注从事翻译批评研究20年,撰写相关方面的论文30余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5年又出版了新著《翻译批评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将翻译批评的理论探索又推进了重要的一步(蓝红军,2016(3)1-2)。
论文和书中所有的讨论都立足于翻译批评及其研究的现状,全书围绕着翻译批评的基本问题展开,即从翻译批评的本质、价值、标准、原则、功能、精神与视野着眼,着力探讨以文本意义、翻译过程和译者主体性为焦点的翻译批评理论探索途径,同时兼顾翻译、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之间的关系。正如刘云虹教授指出,在当前翻译批评精神退化、研究滞后、理论体系尚不完整的语境下,翻译批评研究的首要任务并非提出“建立翻译批评学”的口号,而是要解决人们对翻译批评的基本认识问题,以深入的学理探讨回应时代对翻译批评研究的期待。细读该书,很容易洞察到作者对于翻译批评长期而专注的的思考、敏锐而宽阔的视野、精准而深邃的理论深度,才形成了书中超越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
刘云虹教授认为翻译批评发展滞后并在实践中难以展现其合法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的一个根本原因正在于,传统的翻译批评往往将翻译视为从文本到文本的静态结果,因而把批评的对象局限于静态的翻译结果,满足于对“如何翻译”这一技巧层面的分析和评判。这样的翻译批评,即便有细致入微的文本比较与分析,也无法对翻译文本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更难以对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翻译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2重建翻译批评的方法和途径
刘云虹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