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面瘫后遗症治愈2例临床报道.docx

幼儿面瘫后遗症治愈2例临床报道.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幼儿面瘫后遗症治愈2例临床报道

?

?

R246.6A1672-5085(2012)46-0270-02

【关键词】幼儿面瘫倒错现象

面瘫后遗症是指少数患者出现的双侧面神经受损瘫痪,后期出现的面肌“倒错”现象。继发于面瘫后期的面肌痉挛、鳄鱼泪等“联动现象”,以及经过多种治疗超过2月而面肌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的患者[1]。

面瘫多为成年人疾病,幼儿很少见。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少。但现在由于环境的污染、空调的使用等一些原因,幼儿面瘫也偶有发生。

1、临床资料

笔者曾碰到过2例幼儿面瘫。1例为女童,一岁半发病,经正规治疗留下后遗症。来我科就诊时已近三岁,经我科物理疗法治疗三个疗程,恢复正常;另1例幼儿为男童,6个月发病。未经正规治疗,出现“倒错”现象。

2、典型病例

谭xx,男,2岁半。无外伤史,6个月时发病。确诊为周围性面瘫(右侧)。发病后即在当地医院就诊半月余,略有好转。后因其它原因放弃治疗,形成面瘫后遗症。2010年12月6日来我科就诊时已2岁半。

2.1查体:口眼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力,口角歪向右侧,面部时有抽动,左右脸颊不对称,右侧面颊明显小于左侧面颊,出现“倒错”现象。

2.2问诊:(其母代诉)右侧咀嚼无力,不爱在右侧吃饭。诊断:面瘫后遗症。

3、治疗方法

3.1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患部15分钟,距离以医者用手试温度,感觉温热即可。

3.2电脑中频脉冲电治疗,选择治疗面瘫的处方号,频率10-15Hz,患侧面部治疗,时间20分钟,10天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天。

4、效果

经治疗10天后,患儿右侧脸颊明显丰满一些,口角略正。按上述疗法,继续治疗。经治疗4个疗程后,患儿表情肌正常,右则眼睑闭合完全,两侧脸颊对称,口角静止时无异常,大笑时略有点歪斜。达到临床痊愈的标准。

5、体会

周围性面瘫是由茎乳突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病理改变主要是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水肿。茎乳突及面神经管内神经髓鞘或神经纤维及轴突有不同程度变性[2]。患者多为成年人,儿童少见,尤其是幼儿(排除外伤性面瘫)。

有报道认为与病毒感染—局部微循环痉挛所致的缺血缺氧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免疫有关。

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

笔者所采用的方法: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体的抵抗力;电脑中频脉冲电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淋巴液回流。二法合用,相得益彰。

幼儿属于特殊群体,为娇嫩之体;由于年龄小,不懂得合作,不宜针灸;故选择柔和适宜的治疗方法,为患儿及其家长所接受。

小儿乃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新陈代谢旺盛[4],可塑性强。故只要方法得当,疗效明显。值得向同仁推广。

Reference

[1]魏清琳.百会穴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28-29.

[2]史国屏,邓江山.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与思考,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61-62.

[3]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中医儿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

186****7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