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dfVIP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

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自然情怀的不同表达

——《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

【教学目标】

了解两篇文章的作者,掌握“赋”“记”的文体知识。

反复吟咏,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写法特点。

【课前预习】

知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

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

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

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

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

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

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

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登泰山记》

作于乾隆三十九年辞官之后,此时姚鼐刚刚辞去了《四库全书》纂修

官的职务,“自泰安返京携眷出都时作”。据《惜抱轩诗集训纂》卷三

记载:“乾隆三十九年,先生乞病解官,及冬十二月,遂往山东为泰

山之游。”姚鼐于十二月出京赴泰安,与朱孝纯二十八日登泰山,二

十九日(是年除夕)观日出,作《登泰山记》等诗文,次年正月返京,

随即与四库馆中同僚道别南归。

理基础。学生分类整理两篇文章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明文体。了解“赋”“记”的文体特征。

做旁批。反复诵读,标出两篇文章中写景的段落,每篇各选择一

处写景的句子作旁批(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品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赤壁赋》、《登泰

山记》,一乐水,一乐山,一“赋”,一“记”均为名篇。亚里士多德

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正是这种美妙绝伦,才使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2页

文人墨客将诗情画意付诸笔端,用美妙的语言,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悟两位大家自然情怀是如何表达的。

学习目标

涵泳诵读,体会语言之别

探究品味,感受写法之别

三、涵泳诵读,各得其趣

任务一品读语言,体会不同文体语言之妙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朗读,体会该句的节奏与情韵。

小组内分享朗读感受和语言特点,初步感受二人不同的文风。

展示旁批

旁批预设示例:《赤壁赋》:

写景语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旁批用词:“徐”字写出了清风给人的闲适、柔和之感;“不兴”,

突出江面明澈平静。

句式:对偶句和散句交错使用,错落有致,整齐中显自由灵活。

修辞:“徘徊”一词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摇曳生

姿之态,似乎对游人极为依恋,赋予月人的情感。

《登泰山记》

写景语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

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旁批用词:着一“负”字,言青山背负着白雪

文档评论(0)

186****3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