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血脂管理的特点.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患者的血脂

管理特点XXX医院XXX年月日

01老年患者血脂代谢的特点03老年患者降脂治疗的选择02老年患者的全面调脂治疗中的靶点04老年共病对降脂治疗的影响05调脂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处理原则06总结目录CONTENTS

老年患者血脂代谢的特点

1

1、增龄带来的代谢变化随年龄增长,老年人从脂肪中摄取热量的百分比逐渐下降,老年人无功能脂肪组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减少、肝脏胆固醇储量增加、体内脂肪分解加速,为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提供更多游离脂肪酸(FFA),引发:高三酰甘油(TG)血症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增多,特点:更易于转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高龄老年人中,血脂代谢异常与能量摄入增加的相关性较小,更多的是与能量消耗的减少相关大。[1]JefferyBH,JosephGO,StephanieS,etal.Hazzard’sGeriatricMedicineandGerontology[M].7thed.NewYork:McGraw-HillEducation,2016.

1、共病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糖尿病空腹和餐后TG水平升高。即使在空腹血糖和TG水平控制正常后,更多存在餐后高TG血症。HDL-C水平降低;TC和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但LDL-C发生质变,sdLDL-C升高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100和ApoB-48升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LDL-C水平越高,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越大。LDL-C每增加10mg/dl(0.26mmol/L),DM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可增加12%。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每降低1mmol/L的LDL-C,DM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降低22%。

1、共病对血脂代谢的影响——CKD出现更多富含TG的脂质颗粒,具有更显著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倾向。“营养不良-炎症-恶病质综合征”(MICS),在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中,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是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在MICS患者中,低胆固醇血症(hypocholesterolemia)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无MICS的CKD患者中,高胆固醇与心血管病预后相关。

1、共病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甲状腺功能减低高胆固醇患者中合并甲减约为4.0%,合并原发性甲减约占3.7%。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低甲状腺素水平促胆固醇合成效应强于降解作用。LDL-C受体减少,TC和LDL-C水平升高。血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TC、LDL-C、ApoB和脂蛋白α[Lp(α)]升高,有时可伴有TG升高HDL-C一般无明显变化。

老年患者全面调脂治疗的靶点

2

最近更新的指南显示,LDL-C仍然是调脂治疗的最重要靶点,而且针对LDL-C的长期持续治疗较短期治疗获益更多。LDL-C近年来研究发现,疾病状态下HDL-C与ASCVD预后的相关性较小。多项更新的指南中不再将HDL-C作为调脂治疗的主要靶点,但仍可作为风险评估的指标。HDL-CApo-B由肝脏合成,通过检测Apo-B可以量化致动脉粥样硬化颗粒的总数。因此,Apo-B在调脂治疗中的靶点地位显著提高Apo-B高Lp(α)与ASCVD密切相关,其作用弱于LDL-C。绝大多数高Lp(α)者与遗传相关,且Lp(α)在成年后变化较小,不需要连续监测Lp(α)2、老年患者的全面调脂治疗中的靶点

2、老年患者的全面调脂治疗中的靶点表1≥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危险评估及调脂的靶目标值

老年患者降脂治疗的选择?线治疗药物包括他汀、依折?布和PCSK9抑制剂3

3.1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Ⅰ:≥75岁?年患者中,不推荐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治疗;75岁以前具有?级预防的指征并已使用他汀类药物,在年龄≥75岁后视共病、营养状态和不良反应等情况重新评估他汀类是否使用及剂量。ALLHAT-LLT研究中≥75岁的无ASCVD的患者,在接受普伐他汀治疗后非心血管死亡率有上升趋势(HR=1.34,P=0.07)。JUPITER和HOPE-3的荟萃分析显示,≥70岁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撤药率较高。老年患者合并衰弱综合征易发生他汀相关的肌肉症状(SAMS),表现为肌痛、疲乏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横纹肌溶解。有限的预期寿命也减少了他汀的获益。

3.1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Ⅱ:≥75岁?年患者中,应将他汀类药物作为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确定调脂的?标,逐渐合理调整剂量。Ⅲ:≥75岁?年患者中,首次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应定期复查转

文档评论(0)

豆角在春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主任医师持证人

1111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26日上传了副主任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