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docVIP

202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章:新时期文学历史语境与文学思潮

1、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这是由于: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原则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履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

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因此这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拨正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如,政治性大批判运动等没有了,作家具有较为宽松的写作环境。(2)解放了文艺创作生产力。右派作家复出。(3)带动了文艺界思想大解放。逐渐恢复文学是“人学”的观念。清除过去的清规戒

律,特别是“三突出”与“高大全”的错误创作模式。

2、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背景及其争论?

答:1、背景:(1)文学的媚俗与价值感的丧失——如王朔的故事。(2)知识分子与作家的精神危机。《废都》中的庄之蝶。王蒙刊登《规避崇高》(《读书》1993年第1期)。刘心武提出“

直面俗世。”

2、讨论:(1)正方:王晓明、陈思和等批评家、张承志、张炜等作

家。《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刊登王晓明、张宏等人对话文章

《旷野上的废墟

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开始。张承志提出“以笔为旗”,对抗“文化

的低潮与堕落”。(2)反方:王蒙等人。后刊登《人文精神问题偶感》

、《沪上思絮录》等文章。

3、意义:增进了作家等人文工作者增长对当下历史处境与精神处境

的结识。

3、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

答:一、在纵向上呈阶段性变化:1、80年代初期的现实主义占主导。叫新时期。2、80年代中期后来的趋向多元化格局。叫新时期后期。寻根文学浮现了,新写实主义故事浮现了,先锋故事也浮现

了。3、90年代的多元化格局。叫后新时期(张颐武等提出)。

二、在横向上呈多元并存与交叉:

1、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并存。(1)精英文学:特点一是话语的先锋性,即思想上的现代意识或现代人文精神。相对权力话语和主流话语而言,具有异质性。如张承志、莫言、余

华等人的故事。二是形式的先锋性。注意使用限制叙事,象征,意

人人文库

识流,反讽、元故事叙事等现代故事技巧。(2)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是面向市场消费的文学,娱乐性与商业性是其最大特点。如王朔声称她的故事就是为了赚钱。(3)主流文学或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是

国家意识形态观念在文学上的体现。也叫主旋律文学。现实主义冲

击波或当下反腐文学,如刘醒龙的《凤凰琴》、张平的《生死诀择

》,电影《孔繁森》即是。

2、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文学潮流的并存。现实主义:伤痕故事、反思故事、改革故事。浪漫主义:张承志、张炜的故事。现代主义:朦胧诗、先锋故事或新潮故事。后现代主义:王朔故事。马原的故事。新生代诗歌。王安忆等精

英作家的故事。

3、多种具体文学创作潮流的并存。新写实故事、新现实主义(即现实主义冲击波故事)、新历史故事、女性主义故事、新生代故事

等的并存

4、多种文学潮流的混合交叉。(1)现实主义呈现开放姿态,容纳现代主义体现技巧。如伤痕故事——宗璞《我是谁》,受卡夫卡《变形记》影响很大,具有现代主义夸张、梦幻、心理描写等手法。(2)先锋故事回归故事形态,吸取现实主义故事故事性的优势。余华《活着》。(3)纯文学采用通俗文学的

包装——内包装,使用招徕性文字。《白鹿原》、《废都》。

第2章:伤痕故事

1、什么是伤痕故事、大墙文学?

答:一,伤痕故事是指:(1)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浮现的,(2)

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故事作品及创作潮

流,(3)其名称来源于卢新华的短篇故事《伤痕》,(4)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古华的《芙蓉

镇》、周克芹《许茂和她的女儿们》等。

二,大墙文学是指:大墙文学:指反映文化大革命中因遭受迫害而被关押在监狱的“大墙”之内的人们的遭遇的文学作品,在伤痕文学或伤痕故事中开辟了一种新的题材领域,是其中一种独特的类型。代表性作品是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类似的作品尚有王亚

平的短篇故事《神圣的使命》。

2、伤痕故事的基本特点

答:1、创作措施:回归现实主义。卢新华的《伤痕》当时被指责为暴露文学,恰恰也是由于它触及了某些锋利的问题,揭发了文革非人的一面。2、主题话语:人道主义色彩。体现:呼唤人性,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涉及尊重个体的生存权利与人格尊严。宗璞的《我是谁》结尾:“只有‘人’回到了自己的土地,才会有真正的春天。”3、社会功能:提出和关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刘心武的《班主任》提出教

文档评论(0)

chenzehao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