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引用文献(修改后).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方法

《周易·系辞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灵枢·经水》: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孟子·告子下》:有诸内,必形诸外。

《灵枢·本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素问·著至教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精气学说

《管子·心术下》:一气能变曰精

《淮南子·精神训》: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水者,何也?万

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素问·五运行大论》: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

《文说》:气,云气也。

《道德经·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庄子·则阳》:阴阳者,气之大者也。

《荀子·礼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春秋繁露·重政》:元者,为万物之本。

《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

地之始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周易·咸彖》: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正蒙·太和》: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素问·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

《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管子·内业》: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论衡·论死》:气之生人,犹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

《论衡·论死》:阴阳之气,凝而为人,年终寿尽,死还为气。

《管子·枢言》: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第二节阴阳学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

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说文》: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管子·乘马》:春夏冬秋,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

易,阴阳之化也。

《国语·越语》: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

《周易·说卦》:一阴一阳之谓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管子·心术上》:阴也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素问·脉要精微论》: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

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

脾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素问·著至教论》:合而病至,偏害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生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

矣。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

泄为阳。

第三节五行学说

《尚书正义》:言五行,各有材干也。谓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