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8(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8(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8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试卷共25道小题,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清晨,同学们()地与朝霞相伴,与水波粼粼的池塘相依,向碧绿的菜畦问好,响亮的早读声与树枝上的鸟鸣声互相应和着,(甲);中午,①不少同学去办公室造访老师,②课堂上还一知半解的问题一一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懂;自习课,在黄晕的灯光下,校园更显静谧,同学们fènbǐjíshū,孜孜不倦,(乙)③教室里洋溢着青春奋斗,(丙);放学了,女孩们()地从教室出来了,她们也想卖弄自己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那歌声悠扬、柔和,让人yóuránérshēng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感觉。④她们和歌声渐渐地远去,消散在夜幕中。

1.下列对文中两个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qíhè B.qíhé C.wāhè D.wāhé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奋笔疾书油然而生 B.奋笔急书油然而生

C.奋笔疾书油然而升 D.奋笔急书油然而升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精神矍铄呼来喝去 B.精神抖擞呼来喝去

C.精神矍铄呼朋引伴 D.精神抖擞呼朋引伴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①处修改为“不少同学去办公室访问老师”。

B.②处修改为“课堂上问题一一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懂”。

C.③处修改为“教室里洋溢着青春奋斗的氛围”。

D.④处修改为“她们渐渐地远去,歌声消散在夜幕中”。

5.下面语句适合放回文段的哪个位置?请选出()

“班里好学的氛围早已酝酿着,弥漫着(,)”

A.甲 B.乙 C.丙

【答案】1.A2.A3.D4.D5.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菜畦(qí):指菜地。

应和(hè):应声唱和,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fènbǐjíshū(奋笔疾书):快速地挥笔书写。

yóuránérshēng(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第一空:

精神矍铄:指老人富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这里是说同学们精神饱满,所以应该用“精神抖擞”。

第二空:

呼来喝去: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这里是说放学了,女孩们招引同伴一起从教室里出来。所以应该用“呼朋引伴”。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①处用词不当,应将“造访”改成“拜访”。

B.②处语序不当,将“一一”和“向老师”对换位置。

C.③处成分残缺,在“奋斗”后加“的气息”。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分析所给句子,“班里好学的氛围早已酝酿着,弥漫着”指的是学习氛围。(甲)处联系“响亮的早读声与树枝上的鸟鸣声互相应和着”可知,描写的是清晨美好的景色;(乙)处联系“同学们奋笔疾书,孜孜不倦”可知,描写的是浓厚的学习氛围;(丙)处联系“教室里洋溢着青春奋斗的气息”可知,描写的是奋斗气息。所以应放回文段(乙)处。

故选B。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B.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谦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尊称对方的见解为“高见”,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迁。《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D.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和五十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司马迁写的是《史记》;

故选C。

7.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菩提人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操作员持证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高中教学会员。连续多年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3个。曾在《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河南教育》、《青年导报》等杂志发表论文论著二十余篇,参与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7日上传了计算机操作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