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pptx

新生儿的护理—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

的护理;项目;(1)呼吸系统

(2)循环系统

(3)消化系统

(4)泌尿系统

(5)血液系统

;新生儿(neonate,?newborn?);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维持体温稳定

适宜室温:

正常新生儿室温22~24℃,

早产儿室温24~26℃,

沐浴室温26~28℃

相对湿度均为55%~65%。

每4至6h监测体温一次。;维持体温稳定

保暖: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毛巾包裹减少散热。;保暖方法:戴帽、袋鼠式怀抱、辐射保暖台、温箱等。;出生体重(g);维持体温稳定

降温:防止捂热综合征,出现发热,松解包被散热,补充水分,一般不用退热药。;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早产儿奶量与间隔时间;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摄像头探视;护理措施;病情观察

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早产儿异常情况多,病情变化快,除监测生命体征外,还应密切观察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反射、大小便、面色等情况,定时巡回,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早产儿发展性照护;早产儿发展性照护;;思维导图;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

的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

(2)循环系统

(3)消化系统

(4)泌尿系统

(5)血液系统

;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尚不成熟

足月儿:R40-45次/分,腹式呼吸,胸廓圆桶状。

早产儿:呼吸浅快不规则,频率较足月儿快。易发生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胎龄小于35周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血液循环改变,脐胎循环终止。心率较快,波动大。

足月儿:心率平均120-140次/分。血压平均70/50mmHg(9.3/6.7kPa)

早产儿:心率较足月儿快、血压较足月儿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未闭。;足月儿:

食管下部及贲门括约肌松弛,胃水平位,幽门括约肌松弛?溢乳、呕吐;

消化道(大、薄、高)?营养易吸收,中毒;

缺乏淀粉酶?不宜早喂淀粉类食物;

肝功能发育不成熟?生理性黄疸及药物中毒;VitK缺乏??生后常规注射VitK1

正常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粪,2~3???排完,24h未排?肛门闭锁或畸形;

;早产儿:消化系统的功能更差,肝功能更差

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喂养困难,呛奶,吸入性肺炎;

胆酸分泌少?对脂肪消化吸收差;

缺氧或喂养不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胎粪少,肠蠕动差?胎粪排出延迟;

肝功能更差?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重且持续长,易核黄疸;

肝内糖原储备少且合成蛋白质不足?低血糖、低蛋白血症、水肿;VitK、D、铁储备少?出血、佝偻病、贫血;;足月儿:

生后24小时内排尿?48小时无尿,需找原因;

肾小球滤过率、浓缩功能,酸碱调节差?易水肿或脱水;

早产儿

肾脏排钠增多?低钠血症;

葡萄糖阈值低?糖尿;

排酸能力差?代谢性酸中毒

;足月儿:

出生时各血细胞值都高;体内胎儿血红蛋白渐被成人血红蛋白取代?早期新生儿缺氧紫绀不明显;

中性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变化,生后4~6天相等;

血容量85~100ml/kg

早产儿:

生理性贫血出现早;VitK、铁储备少?出血、缺铁性贫血;

血小板数量较足月儿略低,血容量85~110ml/kg。;足月儿:

脑相对大,脊髓相对长,末端达3~4腰椎下缘,腰穿位置应在4~5腰椎间隙进针。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

大脑对下级中枢抑制较弱?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动作;

具有原始反射;克氏征、巴氏征阳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不稳定属于正常现象。

早产儿:

胎龄越小,各种反射越差;易发生HIE、颅内出血。;觅食反射

吸吮反射

拥抱反射

握持反射;足月儿: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发育均不够完善,易感染;

从母体获得IgG具一定抗病能力

缺乏IgM、SIgA?易感染

早产儿:

免疫功能较足月儿更差

IgG水平更低?更易感染,且容易病重;足月儿:

体表温度36~36.5℃,核心温度36.5~37.5℃;

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差,散热多,产热少,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易低体温、寒冷损伤、脱水热;

早产儿:

更容易出现上述病理性反应。

适中温度又名中性温度,是指机体保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最低时的最适环境温度。与胎龄、体重及出生日龄有关。中性温度生后第1天一般为33~35℃。

一般室温:正常足月儿为22~24℃,早产儿24~26℃。;足月儿:

代谢旺盛,能量和水分需要多。基础热量50Kcal/kg.d,总能量100-120Kcal/kg.d。液体量与体重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