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落实课标要求,培养核心素养是本课涉及的主要理念。在备课过程中,充分研读教材与教参,落实核心素养是一节合格历史课必备因素。除此以外还要结合实际学情进行设计。本课围绕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全课设计基本使用《青年杂志》或《新青年》的素材进行精心设计,设置问题引领,把相关知识点逐步展示出来,带动学生思考,同时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材分析
(一)课标内容与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内容及地位作用。陈独秀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所带领的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思想作用。同时也要关注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总,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变革的重要一环。在课程标注要求之外,完善新文化运动在近代化探索中的地位,很有必要。
(二)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达标要求:
列举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口号、开始标志;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理解“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本质、意义和进步性;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精神,体会他们所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材的内容、地位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
2017年7月第1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文化运动》
第12课,课文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课文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历史意义”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故《新文化运动》一课处于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一课,体现新文化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于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近代化探索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国民的观念,重铸国魂,中国人逐渐敢于怀疑,敢于求真。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广州市历史学科学业标准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教师讲述,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及口号,学会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培养唯物史观。
2.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关作品,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落实史料实证的方法。
3.了解陈独秀、胡适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引领作用,体会陈独秀等人所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并简介第四单元内容
展示《青年杂志》和《新青年》杂志封面。教师介绍:这本月刊名叫《青年杂志》,第二卷后称为《新青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可能没有任何一本刊物的影响力可与之堪比。它的出版,也宣告了近代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展示“袁世凯天坛祭天图片——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2页”以及文字材料: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教师解说:强调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中国陷入了混乱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在思想界掀起了一次尊孔复古逆潮,为复辟帝制做好宣传,随后加紧复辟帝制。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开始为国民所认识。于是新旧两种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此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知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旧文化的毒害,才能让国民真正地接受新制度新事物,从而才能真正地救中国。于是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设问: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呢?到底是哪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启了这场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展示陈独秀照片、《青年杂志》封面、文字材料《敬告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退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教师解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此文也是《青年杂志》的发刊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11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docx
- 4.12 新文化运动 教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
- 4.12新文化运动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
- 4.13五四运动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
- 4.13五四运动教案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docx
- 4.13五四运动教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docx
- 4.13五四运动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
- 4.14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
- 4.14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docx
- 5.15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
- 2024年中国钽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不锈钢清洗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分类垃圾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水气电磁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绿藻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青海西宁卷)数学(带解析).docx
- 2010-2023历年福建厦门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地理卷.docx
- 2010-2023历年初中数学单元提优测试卷公式法(带解析).docx
-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德州卷)化学(带解析).docx
-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省泸州卷)化学(带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