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解读古诗词.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指导学生解读古诗词

如何指导学生解读古诗词

实验小学杨娟

俗语说: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2001年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呢?我的一些做法是: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导入新课后,我总是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再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加以详细了解,如《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王维,苏轼曾经这样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了这个铺垫,对学生感受诗人笔下渭城的景色,体会诗人当时无心赏美景,只惦记着惜别友人的心情帮助很大。,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游山西村》中,学生总是记不住“豚tun”的读音,我让学生回顾古诗在读音上的特点,四言古诗一般是第一、二、四句押韵,这首诗一四句押韵的是“浑hun”和”村cun”,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如何指导学生解读古诗词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让学生想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写的李白独自伫立江边,望着远去并消失在天边的孟浩然的船,却始终不肯离去的情景,体会二位好友难分难舍的依依惜别的友情,学生仿佛置身其中,陶醉其中。

如何指导学生解读古诗词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我经常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苏轼的《题西林壁》,我搜集一些庐山秀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庐山,从而读出对庐山的赞美,才能真正领略苏轼眼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知道庐山是能吸引诗人提笔抒情的地方。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