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聚且散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且聚,且散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北风侵袭着萧索的街道,残雪堆积了一地的凄清,天色将欲垂暮,店铺家家紧闭。若非民居外亮红的一幅春联与窗口透出的几晕烛光,谁能想象这是中国最大的节日除夕夜的情景?那,如果是这样呢:夜的大街光明如昼,精心装饰过的橱窗连成一片童话般的奇景,笑容满面的圣诞老人手捧一把红通通的糖果,远处飘来《平安夜》安详的歌声。当然,那些华丽的别墅此刻是安静的,谁愿在这狂欢的季节守在空荡的家里?

选择一个节日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一直过得太累了。

人类一向是恋家的动物,中国人尤其是。异地经商、他乡求学或是成了宦游人,都是中国人被迫离家的理由。是由于山水阻拦、各地文化差异还是其他的一些什么,归乡成了离家人最大的一块心病。于是节日给他们送去了慰藉:春节要回家吃团圆饭,清明是回乡祭坟扫墓,中秋月圆时节又该全家团聚,共赏明月。若是到了这些时候还不得归去,人们或对月,或凭栏,总不免洒几滴思亲泪。这些节日于是染上了一层浓郁的悲情色彩。

那些身在家乡、得以团聚的人们呢?在大家庭中,当家的中年人老早就要开始准备大宴席、请戏班子,置办各种食品,尽力讨好上一辈,自己过节反是操劳;小孩子走亲访友前要被无数次告诫不许犯这样那样的禁忌,收获了新衣、零食的同时也收获了惧怕、担心或许还有大人的一顿数落。

节过完了,当然有无尽的欣喜,但不论是否团聚,人们都是满心的疲惫。说到底,还是一个聚字在中国人的心中缠绕了几千年,缠得人总是生生地疼。

聚当然是美好的,深含了一份骨肉亲情和乡土情结。漂泊在外、背井离乡到底令人心酸。引申开来,聚或许还包括了孝敬老人、多子孙是福和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但久而久之,过分追求团聚就演变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枷锁,使中国的节日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伤感,人们的心沉甸甸的,仿佛莫名。大年夜空荡的街景,也便是聚字的产物。

有趣的是,西方的过节方式恰恰是一个散字,男女老少都离家外出,分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营造了众人尽情狂欢的奇景。疲惫了数千年的中国人一眼瞥见,才终于脱开了聚字加于身心的枷锁。原来我们可以不分彼此、忘记形式,不再为别人而活,可以这样恣意,这样释放,在散的洒脱中寻找本真的快乐。

聚是不能丢的,散又何尝不可?只是在原本单一的形式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寻找到一个新的平衡支点。那么,就在感受散的快乐时,一定勿忘归程,勿忘本根,在聚和散的平衡中收获完美生活。

[简评]这是一篇有深度的典范文章。阅读此文,可以清晰感受到作者对语言、立意、结构的自觉追求。文章从春节与圣诞热闹与冷清的对比画面入手,接着挖掘其本质义,抓住两种生活方式的聚散的比较,高明的是,对国人的恋家情结重墨描绘,体现很深的文学底蕴,而对西方的散淡描带过,文章错落有

致。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由但不论是否团聚,人们都是满心的疲惫一语收束前两段,使文章结构严整。语言驾驭可见才情,如几晕烛光中量词的锤炼、生生地疼中浓郁的古诗意味。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