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练习: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docxVIP

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练习: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2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黄帝魂》记录某人言论:“……满清之盘踞二百五十余年,而以半边和尚贻羞我汉人,如今日之甚者也。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文中提出断发易服的目的是()

A.方便人们工作和生活

B。向西方学习与欧美同俗

C。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

D。进行反清革命思想宣传

【解析】选D。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断发易服与工作和生活、向西方学习、推动变法运动发展的联系,故A、B、C错误;题干材料的意思是满清统治以发辫羞辱汉人,因此汉人的服装和发辫都要变革,表明断发易服的目的是进行反清革命思想宣传,故D正确。

【加固训练】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尤。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

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解析】选A。从废除下跪请安和带有尊卑观念的用语,可知不再强调上下等级的地位差距,是平等观念的体现,故A正确。

2。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股票、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

()

A.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

B.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

C.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

D.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

【解析】选A。“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可以得出报纸不仅仅提供新闻等信息,还具有其他功能,故A正确;登报告示并不能说明B、C、D。

3.(2017·淮南模拟)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被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

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

【解析】选C。从材料中不难看出“婚前梳辫,婚后梳髻”到“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与社会风俗的近代化不符,故A错误;程朱理学是指思想对社会习俗的影响,与主要原因不符,故B错误;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社会习俗变化,是主要原因,故C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故D错误.

4。(2017·安徽模拟)1898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国内舆论除《益闻录》外,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报道,《国闻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这说明当时()

A.国内舆论对政治敏感问题并不关心

B。民国政府推行剪辫易服遭国人抵制

C.剪辫运动最早是由国外华人发起的

D.国内舆论对剪辫之事态度比较谨慎

【解析】选D.由材料中“四字评语”“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等,可以看出当时舆论的谨慎态度。

5.(2017·河南八市模拟)清人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广州已有盛筵之时“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价甚昂”。材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

A。部分人已注意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

B.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迎

C。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之习

D.清人的饮食习惯被西洋饮食风尚取代

【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可知清朝时期广州出现每人用一套器具,故A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各种特色菜肴,故B错误;题目中体现的只是在清代的广州,并非普遍接受,故C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洋的饮食风尚并未普遍传入中国,“取代”无从谈起,故D错误.

6.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

()

A.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生活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C.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时尚

D。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

【解析】选A。材料中“革命巨子……草冠革履,呢服羽衣……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厕身新人物之列”说明革命派的服饰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A正确;海外归来的少数革命派着装不能说明B、C;仅《大公报》的一则报

文档评论(0)

155****3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起交流学习一起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