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运动调控研究进展 .pdf

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运动调控研究进展 .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运动调控研究进展

【摘要】代谢综合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的持续增加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综述首先探讨了代

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从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慢性炎、微生物菌群改

变、DNA甲基化等多方面进行了归纳;其次,分析了不同运动类型、不同运动模

式及新型运动应用程序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总结了不同运动方式对代谢综合征

的调控作用;最后,探讨了运动对代谢综合征的调控机制,以期为代谢综合征患

者个性化运动干预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机制;运动;线粒体功能障碍;炎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

个体内集结的状态,包括腹部肥胖、血脂异常、糖耐量受损和高血压[1]。MS

使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对风险增加1.53%〜2.18%,全因死亡率增加1.27%.60%,

导致患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的风险增加5倍且患者

的生活质量降低[1]。当前,MS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基于教育、体育锻炼和

健康饮食的多因素方法改变生活方式[2-3]o中等证据支持采用运动干预来逆

转MS,尽管目前最佳剂量和运动类型尚不清楚[-5]o本文归纳总结当前关

于MS的发病机制,运动对MS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一、MS的发病机制

当前研究认为MS的发病机制涉及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

ce,IR)相关的代谢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慢性炎、微生物菌群改变、脱氧

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甲基化等多方面[6],接下来将会

分别探讨上述因素对MS发病的影响。

1.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MS:线粒体在正常呼吸过程中产生活性氧

(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但当这些自由基积累时,会导致DNA、蛋

白质和脂质等线粒体成分的渐进式损伤。当ROS的过度产生超过了细胞的抗氧化

能力,会导致细胞大分子的损伤,影响细胞功能和活力,这也被称为氧化应激(o

xidativeStress,OS)[7]。线粒体ROS是氧化还原信号通路的一部分,它调

节能量利用和储存之间的平衡。由于缺乏三磷酸腺昔(adenosinetriphosphat

e,ATP)需求和长期营养过剩,这些氧化还原信号的中断可能有助于MS表型的

发展,如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能增强脂肪细胞ROS的生成,但

还原型烟酰胺腺噂吟二核昔酸磷酸(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pho

sphate,NADPH)氧化酶抑制剂可阻断ROS的生成,提示NADPH氧化酶参与了R0

S的生成[8]o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共激活因子1a(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ycoactivator1a,PGC-la)是线粒

体生物发生的关键转录激活因子和主调节因子,它通过激活参与线粒体基因表达

的其他几种转录因子来调节线粒体生物发生过程,此外,PGC-1。激活可通过增

强线粒体抗氧化酶的表达来降低细胞氧化应激,增加线粒体含量和底物氧化[9]。

因此,PGC-1。是可能是治疗MS的重要靶点。过多的FFA导致ROS和氮化物水

平升高,从而诱导氧化应激,导致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信号

转导错误和凋亡,血浆FFA升高可促进异位脂质沉积、IR以及血管和心脏功能

障碍[10]O

2慢.性炎与MS:当前,慢性全身性炎和氧化应激与MS有关,且被认为

是导致IR的因素[10]o同时,IR又会导致全身的慢性炎,使机体代谢处于

恶性循环。胰岛素受体固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降低被认为是导致IR的主要机制,

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TNF-a)和白细胞介素6(i

nterleukin,IL-6)等促炎细胞因子可诱导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11]。同时,

腹部或内脏肥胖在促炎状态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且这种状态与MS有关[12]。

脂肪细胞中脂质的逐渐积累导致其肥大和脂肪组织增生肥大,可诱导细胞因子和

趋化因子分泌而致使巨噬细胞浸润,也可导致缺氧甚至脂肪

文档评论(0)

昊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自由职业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