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 示范教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pptx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 示范教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情景导入还记得张良“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吗?谈话是技巧,也是生存的本事。无数谋臣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赢得了身前身后名。整体感知请用简洁而有艺术性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层次。壹三问三答三思邹忌分别向妻、妾、客问“美”,得到三个人的赞美;邹忌暮寝而三思,为讽谏齐王做了铺垫。整体感知贰入朝“三类比”将齐王可能受到的“三蒙蔽”与自己得到的“三赞美”相类比,也就是把家事和国事相类比,引发齐王深思。整体感知叁齐王“三赏令”齐王下决心纳谏,颁布三个奖赏命令,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意见,以图国家强盛。整体感知肆齐国“三变化”在齐王虚心纳谏、发愤图强的治理下,齐国三年三变化,进谏之人越来越少,就说明齐国治理得越来越好,最终他国“皆朝于齐”。课文研读1.邹忌在得到妻子的赞美后,为什么还要问妾、客,这说明邹忌的什么性格?面对赞美,邹忌没有飘飘然自我陶醉,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而是多方询问,甚至当面“比美”。这表明邹忌是一个有自知之明,有冷静头脑,能理性分辨和思考的人。课文研读2.邹忌“暮寝而思之”,他的思考仅限于“妻私、妾畏、客有求”吗?不仅仅如此。这三个句子,强调了他在家中和客人面前“蒙蔽之甚”,但背后还隐含了更深刻的思考,作为齐国的重臣,邹忌由自己所受“蒙蔽”推及齐王,想到整个齐国,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入朝进谏。课文研读3.邹忌进谏,让齐王称“善”,并立刻采取行动,邹忌是如何做到的?邹忌先由自己所受蒙蔽谈起,使进谏有了阐述基础,也能够引起齐王思考,这样说理顺理成章。其次,邹忌由家事联系到了国事,表明他是一个关心国事、一心辅佐君王的大臣,明智的齐王自然乐于接受。课文研读4.回顾邹忌讽谏的过程,简要概括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①邹忌是一个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坚持真理,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国之重臣。②齐王是一位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课文研读5.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在当今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等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劝说别人时,要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采取恰当的方式和得体的话语来达到目的。课文研读感悟劝说别人时,要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采取恰当的方式和得体的话语来达到目的。赏析写法1.文章围绕“讽谏”,是如何一步步组织材料的?①先写邹忌问美,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深思反省,为进谏做好铺垫;三部分层层推进,浑然一体。②接着写入朝讽谏,邹忌由家事到国事,推己及君,使齐王反思并下令纳谏;③最后写讽谏效果,期年之后,齐国战胜于朝廷。赏析写法2.本文说理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简要分析其好处。文章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问美、比美,为后面的设喻说理设置了前提,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接下去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使齐王警醒。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了邹忌进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设喻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读写策略课堂小结邹忌谙习“良药可口更利于病,忠言顺耳更利于听”之道,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说自己的体会,以“小”见“大”,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齐王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本文通过讲述邹忌借自己与徐公比美的切身感受,规劝齐王要除蔽纳谏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课堂小结拓展阅读五谏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日讽谏。”正谏,指直言规劝。降谏,指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地进谏。忠谏,指忠心规劝。戆谏指鲁莽地进谏。讽谏,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讽谏一般采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布置作业采用第一人称,以邹忌自述的形式,重新组织语言,可以文言色彩稍重一些,变奏文本,讲述这个邹忌进谏、齐王纳谏的故事。谢谢大家!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梅子69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教育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