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VIP

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总理,你在哪里

1.语言运用:正确认读和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思维发展:理解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形象;体会人民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3.审美鉴赏: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欣赏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4.文化传承:感悟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

感悟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大量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来抒写感情。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周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的形象,赢得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深情,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一起欣赏女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柯岩(1929—2011),女,满族,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她是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

(2)背景链接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1977年1月,正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深情怀念的感情。诗人柯岩怀着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3)知识链接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有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2.生难字词

(1)字音

轰鸣(hōng)沉甸甸(diàn)谷穗(suì)

松涛(tāo)篝火(gōu)

(2)词义

【沉甸甸】形容物体因过重,像要掉下来的样子。

【篝火】原指用竹笼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松涛】松林被风吹动时所发出的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同学们感受本诗的感情基调,并用笔标出每小节的语调变化。

点拨:本诗是怀念诗,故感情基调应是深沉缓慢。以第一小节为例,其语调是:↗↘↗↘

2.同学们一起朗读首尾两小节:询问——回答。

“——”的用法

a.——你的人民想念你(表示说明和意思递进)

b.周——总——理(表示声音的延长)

c.——在这里,在这里(表示回音,应减弱)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点拨:第一部分(第1节):直抒胸臆,从高度评价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入笔,通过反复呼唤,倾吐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歌颂之情。

第二部分(第2~7节):诗人热切地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节):进一步深化形象和感情,形象地创造出周总理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里的意境。

四、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1.理清诗歌的结构线索、感情线索。

点拨:(1)诗歌的结构线索: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2)诗歌的感情线索:怀念——颂扬——敬仰——思念。

2.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周总理?为何要把周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

点拨: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为展示周总理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显著。

3.找出文中的四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展示了周总理怎样的形象。

点拨:(1)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歌颂周总理忠于革命、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表现周总理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辉形象。

(3)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表现周总理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4)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表现周总理关心战士、爱兵如子的高贵品质。

4.提问: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的一句话概括。

点拨: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5.课文以《周总理,你在哪里》为题,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用“你”不用“您”?

点拨:深情表达对周总理的呼唤、寻找,显示出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用“你”显得亲切,表明人民与周总理亲密无间的关系。

6.文中多处用词完全一样,是不是啰唆重复?

点拨:不啰唆重复。文中运用反复的修辞把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关怀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强烈。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周总理永远跟我们在一起,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答,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画面,歌颂了周总理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由衷热爱和

文档评论(0)

各学科试题试卷学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各科试题、试卷、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全收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