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二轮复习第一板块 第5讲 鼎盛与危机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公元1368—1840年)(学案).docx

2024届二轮复习第一板块 第5讲 鼎盛与危机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公元1368—1840年)(学案).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5讲鼎盛与危机: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

挑战(公元1368—1840年)

主干知识重构体系化

复习任务一明朝和清朝前中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整合必修上册第13、14课,选择性必修1第1、4、5、8、11、15、16、17课,概括该时期的国家制度。

维度

明朝(1368—1644年)

清朝前中期(1636—1840年)

政治制度

(1)中央机构: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宦官专权(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

(2)地方行政:废行省,设三司,后派巡抚、巡按;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1)中央机构:奏折制度,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控制;设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

(2)地方行政:巡抚为一省长官,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官员的选

拔与管理

(1)选官制度: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2)考核制度:考满和考察

(3)监察制度: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六科给事中负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1)考核制度: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2)监察制度: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

法律与教化

(1)法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重视“例”,律例合编

(2)教化: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六谕”

(1)法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大清律例》

(2)教化: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宣讲常引用《大清律例》。乡约与法律合流

民族关系

与对外关系

(1)民族关系:①管理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②明蒙关系:重修长城;设军镇;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③经略西藏:敕封僧俗首领为“法王”“王”;设立行都指挥使司;贡赐、茶马贸易;④招抚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进行管理;⑤管理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⑥管理西南:设土司,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按时进贡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欧洲殖民者入侵

(1)民族关系:①机构、政策:理藩院、因地制宜的政策;②管理台湾: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③管理蒙古: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④管理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⑤管理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⑥管理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改土归流”

(2)对外关系:①中俄关系: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②中英关系: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③朝贡贸易、对外贸易: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货币与赋税

制度

(1)货币制度:白银货币化

(2)赋役制度: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赋役制度:实行“摊丁入亩”

基层治理与

社会保障

(1)户籍制度:以职业定户籍,户籍册称“黄册”

(2)基层治理:明推行十家牌法

(1)户籍制度:户籍管理相对松弛,摊丁入亩后,户籍作用削弱

(2)基层治理:由里甲制到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核心概念】

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是中国明代政府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辖区内分置卫所,明朝政府还任命各族首领掌各卫所,给予印信,照其习俗,统其所属,以时朝贡。贡物相当于内地的赋税。

复习任务二明朝和清朝前中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一、明朝和清朝前中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整合必修上册第15课,选择性必修2第2、7、10、12、14课,归纳该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领域

明朝(1368—1644年)

清朝前中期(1636—1840年)

农业

(1)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等引进、推广

(2)多种经营:江南等地区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3)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4)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手工业

(1)主导地位变化: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商业与城市

(1)商人群体: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2)金融:白银货币化;钱铺等盛行;资本性借贷发展,出现庄票

(3)贸易: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4)城市:工商业市镇涌现;集镇出现专业分工

医疗与公共卫生

(1)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

(2)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

【易错提醒】

“海禁”与“闭关自守”

(1)“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对外贸易,即所谓“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

(2)“闭关自守”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二、明朝和清朝前中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整合必修上册第15课,选择性必修3第1、2、9、10课,提炼该时期文化发展的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源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 试题 课件 作业 各类复习资料 各类考试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