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练习.docx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练习.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篇名《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练习》,章节名称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科目历史,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课题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内容作业练习一选题《商君书》中有“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言论认为这是户籍制度对百姓生活的积极影响,但是也带来了问题,如人口隐瞒导致的官场腐败和土地兼并二分析隋文帝全国范围内的户口调查检查对于稳定统治的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三综述中国封建社会时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教科书

书名:《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作业练习

一、选择题

1.《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簿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

B.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和隐匿人口

C.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D.削弱了贵族势力利于国家控制人口

2.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户口检查。“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并鼓励人民互相举发,凡亲属自“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其目的是()

A.扩大统治基础

B.杜绝人口瞒报的现象

C.抑制土地兼并

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户籍情况如下:“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当是时,天下主客户:自至道末四百一十三万二千五百七十六,天禧五年,主户六百三万九千三百三十一,客户不预焉。”该时期是()

A.战国B.汉朝C.宋朝D.元朝

4.元朝时期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称做“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上述变化()

①体现古代官营手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

②政府方便快捷地征调各类工匠

③反映官营工匠人身依附关系日趋松弛

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明史》载:“范敏,阌乡人。洪武八年举秀才,擢户部郎中。十三年授试尚...帝以役不均,命编造黄册。敏议:百一十户为里,丁多者十人为里长,鸠一里之事以供岁役,十年一周,余百户为十甲。后遂仍其制不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明初黄册编造主要是为了赋役征发

②明初黄册的编造以里甲制为基础

③明初黄册继承了汉朝“黄籍”制度

④至清朝乾隆年间仍延续黄册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

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7.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掌诉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者。这体现了()

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

8.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决定推行训政及地方自治。为此,1935年蒋介石致电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会熊公哲,“令其对王安石遗规作一深切研究,并作庐山训练教材之一”。据此判断,最有可能被“深切研究的“王安石遗规”是()

A.里甲制B.保甲制C.十家牌法D.邻保制度

9.有学者指出,清代地方的保正、甲长不在编制,但却是“在官人役”“以供县吏之役使”。时人言保甲称“保甲之役……从而闻于州县,平其是非,则里党得治,而州县亦无不得其治……天下无一家一人不治焉。”据此可知,清代()

A.地方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基础

B.保甲制承载了政府基层社会的治理

C.州县长官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D.地方监察系统逐渐趋于严密和完善

10.周代政府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政府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救济工作

()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福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