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后练习.docx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后练习.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科书

书名: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作业练习

一、选择题

1.表1为北宋赋税结构统计表,它反映了北宋()

表1

?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321.1

1234.0

65:35

天禧末年(1021年)

2752.4

2963.1

48:52

熙宁十年(1077年)

2162.7

4911.2

31:69

A.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废除

C.工商业有了较快发展D.海外贸易成为财政支柱

2.明代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京师官员需持俸帖往南京支领俸米,道远费多;折米易货,有时候俸帖七八石,仅易银一两……明初英宗开征金花银(将税粮折成银两征收)之后,四百万石的实物赋税转为货币形式的财政收入,运往北京充俸。据此可知,金花银的推行()

A.解决了官员的俸禄需求B.开启了赋役征银的历史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减轻了百姓的赋役负担

3.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税。北宋时“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明代将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这些变化反映了()

A.政府管理职能渐趋弱化B.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减轻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

4.魏源用《易经》里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观点来解释客观世界,说明社会历史的变易和进化。他还把历史进化的客观趋势和“便民”联系起来,认为“租庸调变而为两税,两税变而为编(指一条鞭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旨在()

A.从理论上说明社会改革的必要性B.宣传“师夷长技”的思想

C.批判清政府墨守陈规的守旧思想D.希望政府减轻人民的负担

5.《海与帝国:明清时代》在描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迁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一条鞭法”施行后,居民不再通过里甲,而是把折算成白银的税粮、徭役直接交给县衙门。上述变化()

A.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货币体系B.凸显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已走向顶峰

C.提高了明朝地方治理改革的有效性D.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1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即按户登录人口,强调基层人民通过户籍接受国家的统治与管理;“齐民”则意味着他们是受国君统治的平等人民。其内容涉及户籍、军队、地方行政、族群聚落、土地、法律和身份七个方面。

——摘编自杜正胜《编户齐民一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

材料二

这是一种承认有财富差别的征税新模式。唐代两税法使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两税法使官府、农民、豪强(大地主)三方都获益,首先是政府,政府降低了运作成本,税收从个体转移到财产上,省时省力,而且增加了商业税,使税基更广泛了。其次是农民,他们可以卖掉土地,进城务工、做小生意,打工的收益远远大于种地,何乐而不为?最后是豪强(唐以后降格为大地主),他们资产雄厚,虽然要交更多的税了,但也被允许合法“兼并土地”,可以扩大规模,雇佣工人,在平均成本递减的经济规律下,大地主的利润提高了。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材料三

中国古代人口增长图

——据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上卷》

(1)据材料一说明西汉社会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代“征税新模式”的理解。

(3)分析1700—1800年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认识。

【答案】

1.C2.C3.B4.A5.C

(1)特点:赋役制度以户籍制度为依据;户籍是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重要依据。

(2)理解:唐中期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为财产为主。

两税法实行的原因是:唐中期,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贫富分化加剧,租庸调制无法推行。

影响:扩大了税收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不同的社会阶层获益,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两税法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

(3)原因:明清社会统一与稳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