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表.docxVIP

5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表.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新中考语文学习实践成果——教学设计

组别初中科目语文姓名宁琼

教学设计标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陶渊明的饮酒诗,因此要求学生明确陶渊明是“田园诗派”开创人和其饮酒诗歌的特点。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自行根据课下注释进行全文翻译并写在笔记本上统一上交,由教师查看批改,这样的自主学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1.疏通文意;

2.探究诗中“真意”的内涵;

3.明确探究诗歌主旨的方法;

4.熟读并背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与小组讨论,明确诗中“真意”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体会陶渊明摒弃官场,陶醉于田园之间的意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大意;探究“真意”的内涵。

难点:总结探究诗歌主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的作家都喜欢饮酒,大家知道都有谁吗?比如说,唐代的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宋代的苏轼、辛弃疾,他们都喜欢饮酒,他们的创作都和饮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你知道谁是第一个大量创作饮酒诗的作家吗?对,他就是陶渊明。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二、朗读练习

1.本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通常的停顿是二三,请同学们尝试着齐读一次,看是否正确。

2.学生听范读。(指导学生把握本诗的节奏和情感基调)

3.学生再读。

三、合作探究

1.提问:这首诗,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真意”到底指什么。

明确:真意:人生理想。(点明主旨,抒情言志。)

2.如何探求诗歌的主旨?

明确: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诗歌外部。从诗人的身世遭际、思想倾向和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等着手,即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

二是诗歌内部。从诗歌的题材内容、意向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情感流露等出发,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即我们常说的“以意逆志”。

接下来我们用上述两种方法探求本首诗歌(分两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诗歌外部

1.联系诗人身世遭际

(1)作者生平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紫桑(江西九江)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渊明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要求学生找出能表现陶渊明人生际遇的短句。(学生默读)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东晋末年,朝廷日益腐败,官场黑暗。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学生默读)

2.联系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3.联系相关作品

已学:

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学生自主回顾)

由此可看陶渊明的是一个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诗人

4.外部信息小结

明确:

生活贫困但“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开创“田园诗派”;

归田十二年,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