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1,RVOT室速心电图 其主要特点是LBBB及II、III、avF呈R型。事实上,本例也是典型的RMVT,即反复发生的单形性室速(Repetitivemonomorp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本例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病灶并不位于常见的间隔侧而在后壁。

图2,典型的ILVT心电图 此为左后分支起源,心电图表现为RBBB加电轴左偏。

图3,较少见的左前分支起源的ILVT,表现为RBBB及电轴右偏。事实上,患者既往在外院多次消融均失败。

图4左心室流出道起源的VT/VPC。可见V1的R波明显宽钝,其时限超过了QRS的一半,而振幅也超过S波的一半。倒数第二导联为大头电极记录到的靶点电位,可见其明显比体表心电图提前。

图5特发性左心室游离壁室速 患者为25岁男性,无器质性心脏病。其室速为无休止性,起源于游离壁近基地部。

图6 ARVC的病理表现 A图可见右心室明显扩大且局部心肌缺如而被脂肪组织替代;B图则显示了心肌、脂肪和疤痕组织交错的情况。

图7 ARVC所伴发的多形性右室室速 上面上种室速均发生于同一例患者。该患者超声和MRI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属于ARVC早期。

图8经典的缺血性室速折返通路示意图。Exit:出口;OutLoop:外环;InnerLoop:内环;Bys:旁观者;CP(Central):中央通路;entrance:入口;

电复律

电复律

图9心梗后室速及电复律患者为56岁男性,于正后壁及侧壁心梗后一月出现室速3次伴黑朦。住院期间发作被体外电复律终止。该患者于2001年做为国内首例心梗后室速消融病例取得成功,随访4年,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室速发作。

图10,束支折返性室速的示意图左图显示了最常见的束支折返性室速类型。冲动离开希氏束沿右束支前传,在激动了心室之后沿左束支逆传回到希氏束,周而复始。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由左束支前传而右束支逆传。右图则是较少见的左前和左后分支之间的折返。

图11 典型的束支折返性室速患者为35岁男性,患扩张性心肌病,左室舒张末径70mm。电生理检查时诱发LBBB和RBBB型2种形态室速。图中可见室速呈LBBB型,下面三个导联依次为希氏束、左束支和右束支心电图。室速时,激动沿着右束支前传,在RBB导联可见右束支电位、其后是心室波,然后顺左束支逆传,表现在其上方的LBB导联在心室波之后紧接着是尖锐的左束支电位,然后传到希氏束,在倒数第三的HBE导联可见在心室波之后较远的H波。

A

B

图11 尖端扭转性室速 A为12导联心电图,B为监测导联,二者均可见明确的同一导联QRS极性反转。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