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全诗。(重点)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难点)

一、新课导入

在浩瀚的中国古诗词文库里,有大漠孤烟的塞北,有杏花春雨的江南,从山水田园的牧歌,有金戈铁马的阳关,今天我们来到杭州的飞来峰上,看看北宋诗人王安石会写下怎样壮丽的诗篇?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二、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资料链接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三、诵读文本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四、理解诗意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译文:

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丈高塔,

听说每当清晨雄鸡报晓的时候,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在最高层。

五、赏析探究

1、飞来山上千寻塔

首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

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极言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2、闻说鸡鸣见日升

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既渲染塔之高,又表现出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3、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借代奸邪小人。此处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飘浮的云,也指保守势力。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写登飞来峰的感想。表面看是即景说理,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法理想、远大报负和大无畏的精神。

此两名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飞来山上千寻塔, 极言其高(夸张)

闻说鸡鸣见日升。 (衬托塔身高耸)虚

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得高望得远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语意双关)

写景

议论

主旨:这首诗表达了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六、课堂练习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D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常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

C.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

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

C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了诗人锐意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气概的诗句是:。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4.毛泽东在《和柳亚子先生》诗中说“风物长宜放眼量”。而人要看得远,就必须站得高。“”,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对此深有体会。因此,登高望远是众多中国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追求,“”,杜甫在《望岳》中表达的登顶泰山的决心和气魄,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七、真题追踪

(中考题)“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如何理解?写出结尾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

答题支架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艺术形象

隐含理趣

原意

新意

由表及里

由浅及深

由此及彼

参考答案:“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中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