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寄子由的意思.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秋寄子由的意思

次元明韵寄子由

黄庭坚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②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③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④脊令各有思归恨,⑤日月相催雪满颠。【】

字鲁立,号山谷道人,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任叶县尉。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知太和县。元佑初,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别驾、黔州安排。徽宗立,复谪宜州,卒于贬所。所著《山谷内集》一十卷、《外集》十三七卷、《别集》二卷,有任渊等注本,今存。

【解释】

①元明:黄庭坚的哥哥大临的字。子由:苏轼的弟弟辙的字。元明有诗寄与在筠州〔今江西高安悬〕监盐酒税的子由,庭坚依其用韵次第同作。②凌烟:

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这两句是说他们兄弟交好,已有多年,但都在政争中遭到失败,时光像流水般过去了,却没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③这两句写花开江涨之景,因以寄托其离别相思之情。此诗于元丰四年〔1082〕春天作于太和悬,所以描写春景。④古代居官时,将印带佩在腰上〔汉代规定县令是铜章墨绶〕;离职,就得解下来。所以欲解铜章,就是要想辞去知悬的意思。苏轼在和苏辙《与兄子瞻会宿》诗题中说:“子由自少旷达,

天资近道,又得至人养生常年之诀。〞可见子由是曾经求仙学道的。行问道就是要向子由学道。行:将。石友:交谊坚贞如石的朋友,指子由。忘年:年长的人和年少的人交朋友。不计较年龄上的差异,称为忘年文或忘年友。苏辙黄庭坚大七岁。许忘年,是说料想子由定会同意自己的要求。⑤《诗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水鸟名,首尾动摇相应,以比

兄弟有危急时,互相帮助。这句是说子由怀念苏轼,也如自己怀念元明,彼此都以不能同回家园时常相聚为恨。⑦雪满颠:白发满头。

·寄子由归去奈愁何什么意思

【解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3.《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参照答案

13.“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求,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关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

[原文]序篇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一译文]圣明的皇帝如同覆盖万物的上天一样,世间万物身逢盛世蓬勃生长。身为微臣的自己却愚蠢地自蹈死地。人生未满百年就丧失生命,算是提前偿还了前生的孽债,一家老少十多口人,从此没有依靠就要拖累别人〔弟弟子由〕来扶养了。到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遗骸,只是此后夜雨潇潇的随时,弟弟子由只能独自伤心了〔当年与弟弟相约夜雨对床的盟誓再也无法实现了〕。但愿与子由你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缘付诸来生!

〔先译其一,如果有用再译其二。〕

秋思寄子由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令,很不得意。他在草木焦黄的晚秋季节,殷殷念看好友苏子由〔即苏辙〕。这时苏子由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坎坷多难、功名未遂的感慨。同时又激烈地表达了与恶浊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孤傲之情,也有慰勉苏子由之意。

全诗虽只短短四句,却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情感。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自己落魄无依的郁闷心境。“小虫〞指促织〔即蟋蟀〕。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言外之意是:今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妇女们都在辛劳不息。自己当年也曾想要干一番事业而落魄至今,一事无成,再也难以展露才华。光阴徒催人老。一个“知〞字,一个“催〞字,表达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境。

三四句,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把自己比作高卧云壑的老松,早已饱尝了人间的炎凉世态,对功名富贵之类都看透了。因此,绝不与时俗同流合污。他

文档评论(0)

134****95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