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学习目标】
1、了解郭沫假设的生平及其创作。
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
3、熟悉“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别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青年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别,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假设。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假设,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二、【预习检测】
1、请一个同学讲述相关的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假设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洁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关于力的赞歌。;2、请一个同学讲述诗人生平。
郭沫假设〔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假设、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假设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假设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假设全集》38卷。;三、鉴赏文本,把握意象。
〔一〕朗诵课文
1、自由朗诵,读准字音;
2、全班齐读,读出气势;
3、听录音朗诵,??悟情感;
4、自由朗诵,感受诗意。;〔二〕鉴赏文本,把握意象。
自学指导1: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照: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
参照: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自学指导2: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
参照: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所里和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
板书:景:?白云怒涌??情:毁坏?创造?努力
洪涛滚滚???赞美;探究3: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
参照:
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庞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庞大的创造力。
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小组合作探究4:诗中描述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参照: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到了随时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假设,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述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庞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小组合作探究5:“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入含义?
参照: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述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特别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自学指导6: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
参照:〔一〕侧重于写景,充分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人热爱大自然、在诗人的眼中,"无限的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这首诗描述的北冰洋的白云、太平洋的洪涛,完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博大,气势磅礴。
〔二〕侧重于抒情,热情讴歌了“五四〞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领时代精神,这种歌颂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的,不可抑止的。;四、分析文本特色。
小组合作探究7: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怎样做到的?
提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