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全球6G技术大会 -10.0D 6G数据面白皮书_Future_v1.0_中文版_clean0410.docx

2024 全球6G技术大会 -10.0D 6G数据面白皮书_Future_v1.0_中文版_clean0410.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3

目录

1.引言 2

2.相关标准组织进展 3

2.1.3GPP 3

2.2.IMT-2030推进组 4

2.3.NextGAlliance 5

2.4.Hexa-X 5

2.5.6GANA 6

3.6G数据服务场景与需求分析 6

3.1.感知数据 6

3.2.AI模型训练数据 8

3.3.AI模型数据 9

3.4.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数据服务 12

3.5.用户为中心的数据管控 13

3.6.星地融合通信场景的数据 14

3.7.用户体验自优化的数据收集 15

3.8.自生成数据服务 17

3.9.数据权益 18

3.10.6G数据需求总结 19

4.6G数据面内涵和框架 20

4.1.6G数据面内涵 20

4.2.新增数据面的必要性 22

4.3.6G数据面框架 23

5.6G数据面关键技术 28

5.1.数据承载与传输协议 28

5.2.空口数据面 30

5.3.核心网数据面功能与架构 32

5.4.核心网数据面传输协议 33

5.5.AI模型数据压缩技术 35

5.6.数据分布式技术 37

5.7.基于语义图的服务接口技术 38

5.8.数据服务与其他服务的协同 43

6.数据面原型样机 45

6.1.数据面原型样机1 45

6.2.数据面原型样机2 45

7.总结和展望 47

8.参考文献 48

9.缩略语 50

10.白皮书贡献人员 53

2/53

1.引言

5G支持eMBB(EnhancedMobile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URLLC(Ultra-ReliableLow-LatencyCommunications,超高可靠和超低时延通信)和mMTC(MassiveMachineTypeCommunication,大规模机器类通信)三大应用场景。5G系统通过NEF(NetworkExposureFunction,网络开放功能)/CAPIF(CommonAPIFramework,通用API框架)支持网络能力和事件开放。AF(applicationfunction,应用功能)可以通过NEF/CAPIF获得5G系统数据,促进了网络和应用之间的跨层创新。随着移动网络所产生数据的数据量不断增长,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需求日益突出。相应地,网络服务也从通信服务演进为通信、感知和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多维服务。传统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方式无法适配新的变化,难以满足新增的数据需求。这主要是因为5G网络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框架,难以支撑多类型数据的融合和协同管理,从而可能导致数据治理的复杂性和成本增加。5G网络设计侧重数据传输,限制了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方法无法满足多类型数据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的需求,也难以挖掘通信、感知、智能等多类型数据的价值,更无法保障数据的权益。5G网络在确保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数据质量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数据管控框架,难以满足数据法规要求和用户隐私安全的期望。在新业务数据方面,5G网络难以高效

收集、传输、处理和分析大量移动网络内部的数据,例如感知数据和AI模型等。

图1-1.移动网络内部数据的全生命周期

随着数据成为数字社会的生产要素之一,6G作为重要基础设施,6G系统的数据必然是数据这一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ITU-R(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Radio

communicationSecto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发布的《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

3/53

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1]提出了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泛在连接、人工智能与通信、感知与通信融合六大场景。这意味着6G是超越通信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传统数据传输管道基础上,感知与通信融合和AI等场景引入了感知数据和AI数据等移动网络内部数据。移动网络内部的数据提供者或消费者包括UE(UserEquipment,终端)、基站(RadioAccessNetworknode,RANnode)、CN(CoreNetwork,核心网)网络功能和AF等。相比于数据传输管道中的用户数据,6G系统需要负责移动网络内部数据的

产生、安全隐私管理、收集协调、传输、处理、质量管理、消费/服务等完整的生命周期。

因此,通过新增数据面

文档评论(0)

分享使人快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