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课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实词专题复习(一)》教案

语文组:刘秋珍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推断掌握实词义项的规律、方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推断掌握实词义项的规律、方法。教学法:归纳法、点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

一、基本知识、概念复习:

1、什么是实词?

实词就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

2、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重点。二、文言实词解题技巧指导。

1、关键:学生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内部语境、外部语境)进行推断。

内部语境: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指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2、结合例句,分组讨论实词含义。

例1: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例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例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例4、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例5、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声望) 例6、徒益.苦辛耳。(更加)例7、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例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例9、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例10、势拔.五岳掩赤城

3、总结规律:

:联想推断(课文迁移法):

例1、“日啖.荔枝三百颗”(吃)

例6“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增加)

:语言结构推断(对句判断法):

例2“见”对应“被”,推断“见”表被动。

例3“固”对应“地”推断“固”为名词“险固的地方”

例7“以”对应“用”,由“用”“被任用”推断“以”意同“用”

例8“逸豫”对应“忧劳”,而“兴国”与“亡身”语义相反,推断“逸豫”与“忧劳”义相反,意为“安逸享乐”

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法)(分析句子语法成份,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

例3:分析见上

例4:“肥甘”在句中充当主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肥美甘甜的食物”例5、判断句,主语是人,推断宾语也指人,“望”:“有声望的人”

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可以根据形旁推断词义)

例1“啖”(从“口”,“吃”义)

再如从“月”(肉),跟身体某部分相关;“王”旁,与“玉”有关等。

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联系词语,加以印证)

例9:可根据“不速之客”“速”(“邀请,招致”推断出)例10、可根据“出类拔萃”“拔”(“超出”推断出)

三、巩固性练习。

1、追亡.逐北.( 逃跑的士兵)(溃败的军队)2、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迫近 )

3、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户口

4、有何见.教(

5、以功除.岷州刺史。(

授予官职

6、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7、西蜀之去.南海(

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9、沛公已去,间.到军中。

四、当堂反馈。

例1属于结构判断——追 逐例2属于成语推断——日薄西山

例3属于词性判断——谓语动词

例4属于联想推断——有何教见

五、作业。

1、2006年高考卷文言文阅读中重点实词积累。

(1)、遇槐严。()2、郡捕系之狱。()(3)、以白守( )(4)、为反者解说,族矣。()

(5)、槐摄通判州事( )(6)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 )( )

(7)、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 )( )( )(8)、槐骑从数人于火所( )( )

(9)、不暇食民也。( )( )(10)、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 )( )

(11)、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 )

2、2005年高考卷文言文阅读中重点实词积累。

(1)、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 )( )(2)、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 )

(3)、及觉,痛咎谢( )( )(4)、发使遗五百缣( )( )

(5)城固辞,使者委而去( )( )( )

(6)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7)天下益惮之(

)(

(8)、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

)(9)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

(10)、判官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