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20如何读懂诗歌(分层训练(原卷版+解析).docxVIP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20如何读懂诗歌(分层训练(原卷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备战2024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

20诗歌类文本阅读(整体把握诗歌)

A基础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注】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

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仁宗嘉祐元年(1056)刘原甫(名敞)出守维扬,词人写这首词饯行,便联系自己守扬时有关景物,致其拳拳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平山堂凌空矗立,诗人登堂凭栏远眺,青山迷蒙,时隐时现。

B.“手种”“别来”看似寻常,实则深化情感。两位挚友手植垂柳,以此表达两人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

C.“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原甫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誉之情。

D.下片勉人劝己,面对知己友人,不禁抒发人生感慨,使词在酒筵歌席之外表现出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2.本词作者一改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鹅湖①和教授兄韵

陆九渊

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②岑③。

易简工夫④终久大,支离事业⑤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注】①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主要为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哲学辩论。②泰华:指泰山和华山。③岑:高山。④易简工夫:简单质朴的学说。⑤支离事业:琐碎的理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墟墓兴哀宗庙钦”是说人见到坟墓时,就感觉到很伤感,一到了寺院里边,就显得很肃静。

B.颔联借水、石说明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与《劝学》中“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蕴含的道理相同。

C.尾联谈自下升高、辨真伪的法门在于“先须辨古今”,其实所有答案都在自己的心地上。

D.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作者以充满哲理的笔触为自己的心学张目,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

2.朱、陆双方辩论的“为学之方”清晰地表现出二人在哲学上的基本分歧点。本诗中谈到了哪些“为学之方”?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②尘!

【注】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松人把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这样的行为不合时宜。

B.颔联“寒涧”写出了松树长于深山大谷中,生长环境恶劣,为下联“瘦叶几经雪”作铺垫。

C.桃李虽然沾染了长安城的尘土,但难掩妖艳妩媚,仍是长安城富贵人家的喜爱之物。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环境对比,“松”与“桃李”的际遇对比。

4.本诗语言婉中带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9分)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运用拟人手法,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情态,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面写物,实则写人。

B.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

C.尾联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后句“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D.整首诗作者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却又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15、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请简要分析概括。(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7.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反映的仕途失意与坎坷,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相比,抒述情怀似亦更为直切。

B.“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紧相连接的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著高品质文档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著一线前线十一年老教育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