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学语文》教案 (第四章)人文情怀.doc

《实用大学语文》教案 (第四章)人文情怀.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PAGE2

第四章

课题

人文情怀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代表作品。

2.熟悉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内涵,增加文化积累。

3.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能根据作品特点,结合相关文化背景,深入解读文本,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把握作品的人文内涵

素质目标:

加深对真、善、美的认知、辨别和鉴赏能力,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

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道德经第二讲:真善美》

教师总结: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本价值,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目标。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真、善、美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以追求真理、倡导善良、弘扬美丽为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新课讲授

蝶恋花?答李淑一

作品背景:《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于1957年5月11日写给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李淑一的一首词。词中的“杨”指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他们都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李淑一把她写的一首纪念柳直荀的《菩萨蛮》寄给毛泽东,毛泽东便写了这首词答她。

该词不仅寄托着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还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课堂互动】通读全文,扫码播放视频“蝶恋花?答李淑一”。思考问题:“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使用了哪些创作方法?”

挑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例文赏析】《蝶恋花?答李淑一》不仅是一首悼亡词,还是一曲忠魂颂。

为回答李淑一词中的“征人何处寻?六载无消息”,作者开篇便答:“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叠用的“失”字表现出作者与李淑一同样为亲人逝去而悲痛,同样沉重悼念革命烈士。两位英烈是人民的骄子,也是“我”与“君”的骄傲。章士钊在《杨怀中别传》中记载:“毛公填词,有‘我失骄杨’句,吾乃请益毛公,何谓骄?公曰:‘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同时,作者将“我”与“君”并提,将“杨”与“柳”对举,暗含着生者、死者间的深厚情谊。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句,巧妙运用双关的语言技巧,以“杨柳”喻杨开慧、柳直荀两位英烈的忠魂。二人虽已牺牲,但忠魂永存。“重霄九”既有英烈浩气长存之感,也表现出作者一贯的雄姿英发的写作特征。

接着,作者写两位英烈的忠魂拜访月宫,吴刚为两位捧出了桂花酒。这种酒本是仙人自己所饮的佳酿,但由于忠魂到来,仙人也愿意将美酒拿出来款待他们。

下阕起始两句,作者写嫦娥为二位英烈翩翩起舞以表敬意。广寒宫里,玉树琼筵,谪仙献酒,嫦娥起舞,一派欢欣热闹的景象。

最后两句,作者大笔急转,正当嫦娥起舞之时,骤然传来了人间革命胜利的喜讯。两位英烈的忠魂闻之,豪兴满怀,热泪如雨。“泪飞顿作倾盆雨”一句中的“顿作”与前句中的“忽报”相呼应,充分反映出烈士们乃至全国人民,对这期盼已久的一刻终于到来的激动。最后两句既是写天宫,也是写人间,如雨的激动之泪属于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也属于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这两句也传达出作者内心对革命终于胜利的不胜感慨。

在这首作品中,作者展开瑰丽奇特的想象,从烈士忠魂到月宫嫦娥,把浪漫的精神和优美的古代神话完美地融进一曲忠魂颂中,可谓是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其书法尤以行书、楷书见长,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画以文人画见长,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作品背景】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全词情意缠绵,表现了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阕记实,下阕记梦,由现实转入梦境,流露出对亡妻的思念,强化了本词的悲伤基调。

【课堂互动】通读课文,扫码播放视频“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思考问题:“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

挑选学生代表阐述观点,教师总结。

【例文赏析】在中国文学史上,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悼亡诗。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与前人相比,苏轼的这首悼亡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