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素材:昆虫信息素及生物防治--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VIP

备课素材:昆虫信息素及生物防治--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虫信息素及生物防治

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二提到昆虫信息素:

那么,昆虫有哪些信息素?有什么应用?

昆虫信息素是昆虫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尾的微量化学物质,它是物种特定的通讯系统。包括:利它素、利己素、协同素、集合信息素、追踪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疏散(群聚)信息素、性信息素。

1.昆虫追迹信息素

\t/item/%E6%98%86%E8%99%AB%E4%BF%A1%E6%81%AF%E7%B4%A0/_blank\o昆虫追迹信息素化学式昆虫追迹信息素化学式

多数为蚁类所分泌,它们用这种物质标记路线,使其他的蚁按原路找到合适的食物。被霉菌腐烂的木头所产生的一种物质能引诱东方地下白蚁,并已证明为东方或南方地下白蚁追迹信息素,其结构为3Z,6Z,8E-12:OH。许多昆虫的性信息素都有专一性,而追迹信息素无专一性。

2.昆虫告警信息素

\t/item/%E6%98%86%E8%99%AB%E4%BF%A1%E6%81%AF%E7%B4%A0/_blank\o昆虫告警信息素化学式昆虫告警信息素化学式

昆虫在受到惊扰时放出的告警信息素。有一种斑点紫苜蓿蚜虫,当受到“敌人”侵袭时,立即释放出一小滴液体,使附近的蚜虫停止进食而离去。该液体物质经证明为一种倍半萜,是一种高度不稳定的烃。

3.昆虫产卵信息素

\t/item/%E6%98%86%E8%99%AB%E4%BF%A1%E6%81%AF%E7%B4%A0/_blank\o昆虫产卵信息素昆虫产卵信息素

有一种苹果蝇在果子上产卵后,用其信息素加记号于果子表面。阻止其他雌虫在该果子上产卵。如果用这种信息素喷洒在果园中,能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另有一种从淡色库蚊的卵块表面一层物质中分离出的产卵引诱信息素,该信息素是δ内酯化合物。

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对于害虫的基本防治手段主要还是依赖于化学农药,但是长期无节制地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许多副作用。一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致使用药量和用药浓度不断增加,成本逐年提高,防治日益困难;二是破坏生态平衡,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大量天敌被杀伤,造成次要性害虫的猖獗为害;三是污染环境,大量农药残留于农作物、土壤和江河湖海中,又通过食物链的形式富集于人体,对人类造成再次危害。

因此,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部门均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新技术,这些研究包括:新型、高效、环保、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的研制;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农药的利用;昆虫绝育技术和昆虫激素的应用;其中,利用昆虫激素,特别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防治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

利用微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生物防治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成本低、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

例、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缺失突变体,发现其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蝗虫的种群密度

B.利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

C.4VA通过正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

D.合成的OR35蛋白可能为信息素4VA的受体

解析:蝗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可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蝗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的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说明4VA让蝗虫聚集,然后种群数目增多,又反过来使得4VA增多,再吸引更多的蝗虫,为正反馈调节,C正确;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缺失突变体,发现其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据此可推测合成的OR35蛋白可能为信息素4VA的受体,D正确。故答案为B。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