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独坐敬亭山创作背景.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关李白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李白独坐敬亭山创作背景 本文是对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评论和分享。 导语: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独坐敬亭山》于天宝十二载(753 年),并以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也有人 提出不一样见解,以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月值得商议。下边是《独坐敬亭山》创作背景。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生毕业网。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说明】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录:“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帆船,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独去闲:独去,单独去。闲,形容云彩 文学分享 相关李白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飘来飘去,洋洋自得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知足。【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以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此中说道:“尔佐宣城郡, 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久流浪。长久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酸楚味道,看破了人情冷暖,进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加了孤寂之感,但是傲岸倔强的性格仍自始自终。因怀才不遇向来抑郁不平。身心的疲倦,需要获得安慰。这时期,他写了大批的借游仙、喝酒的方式排解愁闷的诗,也写了很多寄情山川、倾吐心里感情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一样见解,以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月值得商议。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保存的诗稿中并无注明,而以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不过后代推断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也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由于: 第一,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所表露出的作者情绪来看,既然是孤单、孤独和无奈的心情写照,那么,李白当时的处境应当是特别困难的,其情绪也应当是特别低沉的。假如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这正是李白首次来宣城的时间,那时的李白正当中年,且诗名旭日东升, 文学分享 相关李白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他来宣城其实不是流浪流浪而至,而是应其从弟、在宣城为官的长史李 昭多次殷勤相邀的结果。这有李白在《寄从弟李昭》一诗为证:“尔 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李白到宣城后, 遇到时任宣城太守宇文先生的热忱招待,遇到当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 欢迎。他常常与崔侍御、宇文太守、从弟李昭等人对酒酣高楼,发散 弄扁舟,“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常常与诗朋文友“时游敬亭 山,闲听松风眠。”“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他用如花妙笔将 宣城描述为:“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他激情勃发,心中激荡着“但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冲 动,他陶醉在“歌舞共讴吟,欢笑相拜贺”的喜悦之中。不单这样, 李白还在敬亭山下盖起了住宅,接来了儿女共住以享天伦之乐。有诗 为证:“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初到宣城的李白,生活的这样 洋洋自得,满意如意,怎么可能会有“独坐敬亭山”的孤寂和“众鸟 高飞尽”的伤感呢?别的,从这首诗的字面上剖析,既然李白对敬亭 山达到了相看不厌的程度,应是看了多次,而不会是首次相看,所谓 “不胜其烦”、“好书不厌百回看”即是这个道理。由此推断,李白 这首诗不太可能是天宝十二载首次来宣城时所作,而应是在多次登临 敬亭山后所发出的感触。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流浪流浪,经历了蒙冤被软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辱没以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到达宣城时,再也没有往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 文学分享 相关李白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人步履踉跄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单悲凉袭上心头,不由自主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切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文学分享

文档评论(0)

182****2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