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与宁波美术馆参观与调研报告.doc

宁波博物馆与宁波美术馆参观与调研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波博物馆与宁波美术馆参观与调研报告 摘要:很早就听闻要去参观宁波博物馆与美术馆,所以提前就上网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了相关信息进行查阅,以便更好的参观理解建筑。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从宁波博物馆的设计手法上来讲,它的结构充满了随意性,从外观上来看像个盒子,但其侧面却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建筑各部分使用了多种不恰当的材料。表面外墙由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不同材质的多个片段构成…… 关键词:宁波博物馆 宁波美术馆 空间组织 内部流线 参观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参观时间:2009.11.28 参观建筑物: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 主创建筑师:王澍 下面我就是我的所观所感: 刚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个灰黑色的庞然大物--宁波博物馆。宁波博物馆的外部看上去有点断壁残垣的感觉,建筑附近的地面被铺以白色碎大理石块。说实话,个人感觉这样的建筑用来作为宁波市的博物馆有些过于偏激,严肃,配合着天边的云深浅盘旋,有着不同寻常的压迫感。若作为大屠杀纪念馆一类的纪念性建筑其实更为合适,白色碎石刚好象征累累白骨,建筑的张扬的尖叫比拟刺刀,建筑表面上切凿出多个随意分布的小型开窗的各种条形窗不知是不是模仿朗乡教堂的各种小碎窗,却与犹太人纪念馆一样在外部营造出一种伤痕累累的感觉。不幸的是我们特意去找了外部窗和内部空间的对应关系,发现大部分的窗与内部功能没法对应,更不能营造出犹太人博物馆那种迷离的而发人深省的光影空间。 从宁波博物馆的设计手法上来讲,它的结构充满了随意性,从外观上来看像个盒子,但其侧面却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建筑各部分使用了多种不恰当的材料。表面外墙由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不同材质的多个片段构成。据说,当中有些砖石明朝时候烧制的,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其中最早一块来自唐朝,这可是1500年前的老古董了。瓦爿墙、竹纹混凝土、大小不一的洞口是下一步审视的对象。“新乡土主义风格”在这里得到了诠释,他首先从表皮给了我们最直接的印象。建筑师以此找寻该博物馆与历史的联系。 在功能特色上,考虑到宁波博物馆现状和发展要求,尤其是考虑到日渐受到重视的休闲服务功能,拟成陈列区、服务区、库藏区和综合管理区4个功能分区。其功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公众、置身社会的博物馆新理念,同时,体现以文物为本、功能优先的原则,满足文物藏品的陈列展览、安全收藏与保护、科学研究等需求。 进入博物馆,先是从室外广阔的空间进入到一层局部架空的灰空间中。此时无论从场还是视线都为参观者做了心理与情感上的铺垫。经过外部的濒向死寂的压迫和一段幽暗的巷道我们终于进入了建筑的内部,走过门厅,进入大厅,我那压迫已久的心情一下子舒畅开来。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一个明朗的空间,一个休息与交通的空间。也许这就是对比,这就是一小衬大,这就是欲扬先抑。经过一系列的流线导向,到达了博物馆的大厅。这又是一个大尺度的空间,建筑师不断以大小空间及空间的高低变化体现空间的不同功能性质。 一层主要空间是大厅及特展馆。大厅起着咨询、汇集与分散人流等作用;特展馆即临时展馆,展馆区域呈现“凹”字形,且能满足大型展览时,参观流线能一次完成,避免重复路线。中央区域是一个大楼梯,楼梯下部的空间被用作一个放映厅,可容纳63人观看视频节目。一层可选择自动扶梯先上到一二层之间的夹层,具体也就是贵宾室和几个安全出口,再做扶梯上二层参观。也可选择单跑楼梯直接上到三层(原因是二层平台上的门不开放)。 二层主要空间是三个东方“神舟”宁波历史博物馆和一个艺术品商店。参观流线依次经过三个陈列馆,由单跑或自动扶梯,到达三层。在二层,有两个共享空间,在这里参观者可有更多的视线交流,增加趣味性,达到共享的空间效果。同时,在西边亦有一处庭院,庭院周边为通向三层的交通与休息空间。建筑师以一种磨砂玻璃让参观者与自然交流,磨砂玻璃的肋条与庭院中的竹子刚好相映成趣,十分和谐。二层参观完展厅,南端有一个大楼梯,直接连通三层,我们通过踏步数估计这里每层层高有8-9米,可见博物馆建筑队层高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 三层是儿童馆、竹刻馆、民俗馆。但比较新颖的是三个馆是相互独立,参观者从一个馆进入另一个馆必须经过室内-室外-室内的空间转换, 而三层的室外空间有许多的亮点,比如南部的大楼梯,因为其下部没有视线的遮挡,所以使得建筑的南向景观非常的好。此外,由于通透的栏杆,使得站在最高处与下部空间也有很好的视线交流。 参观完博物馆,我对这种类型的建筑产生了另外一些思考。首先表皮是一个建筑的门脸,能给人第一印象。就像餐馆做出来的菜得有卖相,得提升餐馆的档次与食客的胃口。就像这些瓦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80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