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中国都市小说研究述评》
摘要:2006年都市文学的整体研究,首先体现对都市文学地位的如何定位,即“主体”与“他者”之辨,如施战军认为,
百年以来中国城市文学经历了“都市小说”、“市民文学”、“上海书写”和“城市文学”等四个重要阶段,2006年都市
文学研究中的作家作品研究,一方面,散见于大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之中,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
名家名作的重新解读与深度阐释,近几年,对老舍、张爱玲、张恨水等现代都市作家及其作品持续研究不断深化
本专栏主持人:张全之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主持人语 :
相对于乡土文学而言 ,20 世纪中国的“都市文学”一直居于从属地位,对之进行的研究也相
对滞后。但进入 21 世纪之后 ,这种状况有所改变。随着中国都市的扩张和都市人口的急剧膨
胀 ,“都市文学”出现了涛飞浪涌的新景象 ,“都市文学”研究也渐成显学。在 2006 年,研
究“都市文学”的学者们从概念的厘定到知识学谱系的建构 ,从宏观整体研究到微观个案透析 ,
都取得了值得珍视的成果。
多年来一直从事 “都市文学”研究的杨新刚博士,对同行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十分珍爱,在收集、
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此文,既是对既往研究的总结与回顾 ,也是对未来研究的期待和展望。尤
其可贵的是 ,杨新刚博士在分析评述的同时 ,还针对一些学者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
因此 ,这不是简单的述评,而是一次对话 ,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反思之旅。至于其意见是
否准确 ,批评是否切中肯綮 ,还有待于读者和同行专家的鉴定,我们期待着这种反思与对话能
够继续下去。
题记
一切的路都朝向城市去。
—— [比利时]维尔哈伦
2006 年都市文学研究篇什较为丰富 ,整体上呈现这样一些特征 :一、都市及都市文学的研究
力度加大,显示了都市文学知识学体系初步建构的实绩。二、都市文学研究的整体研究与作家
作品研究双向推进。三、都市文学外部研究强化与内部研究深化。四、重要作家参与到都市文
学研究之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批评家 自说 自话的单一化批评模式。
一、都市文学的知识学谱系建构的努力
.
如果按照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中的观点来看,人类的历史不过是都市的历史,
都市的核心性因素是智力和金钱,那么对都市的描绘摹写也就是对人类历史的记录与写真;同
样,对都市文学的研究亦是对以市民为主体的人类文化的研究。2006 年的都市文学研究,对
中国都市文学知识学谱系的建构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从 2006 年起,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界
开始真正将都市文学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客体,把其从附属与“随喜”的地位抬升到主体的地
位,并切实重视都市文学的知识学建构。其突出的标志是,重量级的学术刊物《文学评论》、
《文艺研究》、《文艺争鸣》等相继发表了一系列现代中国都市文学研究的长篇鸿文。其中最
为用力的当属《文艺研究》,仅 2006 年第 1 期就集中刊发了当代三位实力派批评家陈晓明、
洪治纲、施战军的三篇很有分量的都市文学研究论文 :《城市文学 :无法现身的“他者”》
(陈晓明)、《缝隙中的呓语——20 世纪 70 年代出生女作家群的当代都市书写》 (洪治纲)
和《论中国式的城市文学的生成》 (施战军),犹如集束炸弹 ,在现代中国都市文学研究界引
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 ,在某种程度上 ,引领了 2006 年都市文学研究。
首先 ,试图对都市和都市文学进行界定。古人云 ,名正则言顺。只有定义清晰可辨 ,都市及都
市文学才可能逐渐在研究者的视野中逐渐确立,这反映了研究者试图进行命名的学术冲动。研
究者都试图对都市及都市文学做出自己的界定 ,如季红真试图为中国都市文学的发生发展梳理
并寻绎出清晰的线索 ,作者首先从触摸中国都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入手 ,总结了中国前现代社会
中都市的本质特征。同时 ,作者对现代都市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指出都市社会中中产阶级赤裸
裸金钱拜物教的价值观,不容置疑地取代了乡土特征的传统都市价值观的事实。作者进而指出
了都市在国民心中的地位,“大都市作为现代文化的标本 ,也是诱惑与批判的主要对象。一方
面 ,它引领着消费的潮流 ,成为各种时髦之源”,“另一方面 ,则是被所谓的 ‘妖魔化’”。
因此 ,“城市仍然是一个巨大的他者 ,而且是一个越来越让人陌生的他者。用不着人为妖魔化,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怪物。整个西方近代的哲学美学与文学,基本的意向都是对
于现代文明的批判 ,所有意义的归纳都指向繁华的大都市。”即使如此 ,在作者看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年级英语上Module8 Sports life Unit 2 He trained hard to be the best教学设计-英语九年级上册.docx VIP
- 知到智慧树网课音乐艺术概论 答案.docx
- 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设计技术服务方案(投标用).doc
-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课件-醛酮.pptx VIP
- 小学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
- 袁隆平英文ppt.ppt
- 职业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x
-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模板.doc VIP
- 2020年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学术标准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