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高处作业过程中的管理,防止跌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发生,保证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淮北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部,同时也适用于进入以上单位作业的外来施工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坠落可能的位置进行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2-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15米,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30米,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第四条、 进行三级、特级高处作业时,必须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许可证由作业负责人负责填写,现场主管安全领导或工程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未办理作业许可证,严禁进行三级、特级高处作业。 第五条、 高处作业许可证最长有效期7天,一个施工点一张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许可证一式三份,分别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及审批人(安全员)保存,保存期为一年。 第六条、 凡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作业。 第七条、 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进行高处作业。 第八条、 安全带必须系挂在施工作业处上方的牢固构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安全带系挂点下方应足够的净空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腰部水平的系挂方法。严禁用绳子捆在腰部代替安全带。 第九条、 在邻近地区设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超出允许浓度的烟囱及设备的场合,严禁进行高处作业。如在允许浓度范围内,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六级风以上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高处作业,高处作业要与架空电线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第十条、 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程和标准。高处作业应使用符合要求,两端必须捆绑牢固。作业前,应仔细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坚固、牢靠。夜间高处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 第十一条、 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必要时要设安全警戒区,并设专人监护。工具应放入工具套(袋)内,有防止坠落的措施。在同一坠落 平面上,一般不得进行上下交叉高处作业,如需进行交叉作业,中间应有隔离措施。 第十二条、 梯子不得缺挡,不得垫高使用。梯子横挡间距以30厘米为宜,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单面梯与地面夹角以60-70度为宜,禁止二人同时在梯上作业。如需接长使用,应绑扎牢固。人字梯底角要拉牢。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 第十三条、 高处作业人员不得站在不牢固的结构物(如石棉瓦、木板条等)上进行作业。高处作业人员不得坐在平台边缘、孔洞边缘和躺在通道或安全网内休息。楼板上的孔洞应设坚固的盖板或围栏。在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的条件下,严禁在屋架、桁架的上弦、支撑、檩条、挑架、挑梁、砌体、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30米以上的物级高处作业 与地面联系 应设有专人负责的通讯装置。 第十四条、 外用电梯、罐笼应有可靠的安全装置。非载人电梯、罐笼严禁乘人, 高处作业人员应沿着通道、梯子上下,不得沿着绳索、立杆或栏杆攀登。 第十五条、 因事故或灾害需进行特殊高处作业,包括强风、异温、雨天、雾天、夜间、带电、悬空和抢救高处作业,要制定作业方案并经现场主管安全部门与主管领导审批。紧急情况为抢救人员时,可由施工负责人或其他领导在保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口头批准,作业后立即安全。 第十六条、 本制度从印发之日起执行。 (1)管理体系运行的概念 体系运行是指按照已建立体系的要求实施,其实施的措施重点围绕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文件管理,执行控制程序,监测,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等活动推进体系的运行工作。上述运行活动简述如下: 1)培训意识和能力 由主管培训的部门根据体系,体系文件(培训意识和能力程序文件)的要求,判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组织部门、时间、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 2)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确保各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体系和基础,应关注信息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3)文件管理 ①对现有有效文件进行整理编号,方便查询索引; ②对适用的规范、规程等行业标准应及时购买补充,对适用的表格要及时发放; ③对在内容上有抵触的文件和过期的文件要及时作废并妥善处理。 4)执行控制程序文件的规定 体系的运行离不开程序文件的指导,程序文件及其相关的作业文件在组织内部都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才能保证体系正确运行。 5)监测 为保证体系的正确有效地运行,必须严格监测体系的运行情况。监测中应明确监测的对象和监测的方法。

文档评论(0)

封样的男子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