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洛草堂遗编》出版纪实.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嵩洛草堂遗编》出版纪实 高v(1873-1955,字福堂,号崛山子)的《嵩洛草堂遗编》于2014年3月终于出版了。煌煌大作,厚重典雅。 8月的出版座谈会暨首发式不久,笔者拿到了高v先贤的遗作,不由地想起了2010年7月22日的那次聚会。那次会议,笔者曾叨陪末座。地点是洛阳老城某饭店。事后回忆,应该是宋仁杰老先生张罗的,因为宋仁杰是高v的学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两家私谊甚笃,为师爷(宋仁杰称高v为师爷,因为他父亲也是高v的学生)的遗作能够出版,他们在不停地努力。 与会的有不少河洛文化名流,会的主旨,是座谈高v的诗文及书法作品的校勘和出版。宋老先生给与会者每人一套高v诗稿(上、下两集,打印稿),并且展示了高v一小部分的书法作品。到会者追忆了高v的诗文、书法成就,普遍感到这是件很有意义和价值的文化事业,提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我带着诗稿回家后,粗读了,感觉异常厚重,但校勘注解粗疏,以出版要求衡量,尚有不小差距。就此,我曾与刘林先生电话交流了两次,期望能有人担纲,精校细勘,早日看到出版的盛况。 事隔四年之后,这一盛事成行。先贤高v的诗稿及书法作品等遗墨,计240万字,以《嵩洛草堂遗编》之名出版(张海题签),四大卷:诗一、文一、书法一、人物志一,令人兴奋不已。 高v与林东郊、李振九并称民国洛阳书坛“三驾马车”。这几年随着文化界的“民国热”的兴起,先生的书道更是驰名河洛,然而他的诗文成就却不能广为人知。其实,他的诗文成就绝不在他的书道之下,也许这才是那一代英才共有的特点。当年群(登封人)在《崛山子诗序》中说过,“福堂性情沈(沉)毅而好学,其读书提元钩要,含英咀华,大类韩昌黎”。高v晚年也总结过自己,人格第一,古文第二,书(道)第三,诗第四。 先生说的古文,实际上就是记录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散文,他自己把它排在人格之后,足见他对自己笔下那些浸满民族血泪之文章价值的期许。我读了一部分(当然也包括诗歌),觉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直追杜甫、白居易,把先生冠之于“民国杜甫”,毫不过分。 精美的四卷本《嵩洛草堂遗编》得以出版发行,历史要记住为此付出艰辛努力的一系列的有名和无名的后辈和后学。因为要从先生逝世算起,到现在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了。公允地说,高v诗文书道成就,在近百年来的河洛文化长河中,是当之无愧的翘楚,我有直觉,以为若干年后,高v的价值会在更大的范围――在中原及至全国引起文学史家和社会学家的重视和发掘。然其遗作遗墨,到今日才付梓出版,不能不让人扼腕长叹。出版之付之阙如,如果说前三十年是政治原因,那么后三十年就是经济原因了。天道大公,机缘偶合,高v遗作今天得以出版,谁能想到,竟是得益于他的同门师兄弟许鼎臣之曾孙许j和玄孙许坚,是他们父子二人,与洛阳、偃师的两个企业家张敬业、肖崇安和高v孙女高淑申共同举资,襄助该书出版。 细论起来,筹资出版是漫长的一条路。这中间有两个人,力主其事。一是丁万乐,一是范西岳。丁是高v的女婿,范是高v诗稿的整理校勘者。 高v先生一生布衣,乱世中以设帐舌耕活命,从教五十八年。先生性桀骜,道德文章,书艺成就驰名河洛,也有过出仕的机会。癸亥年间(1923年),陕西督军刘镇华曾延聘先生为学社教席,但他因其弊政丛生,不屑与之为伍,言“南山捷径,v实耻之”,婉拒不仕。家庭生活中,结婚有嫡室,妻性悍,常有河东吼,二人感情不睦。后娶次妻王氏,与王氏伉俪情深,相依为命。次妻、嫡室相隔四年先后去世后,先生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又娶信阳潢川女子张氏(名爱云),婚时,张氏16岁,先生64岁。张氏于1943年生了个女儿,名素娇。那年先生正好70岁。至所以要提到这段往事,是因为这个女儿和她的夫君是推动先父遗作问世众多功臣中的佼佼者。他们遵父命和母命,不畏困难,要把这文化的薪火传之于后世。 这里有两件事要讲。一是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高v已年逾八旬,自知来日无多,把一生心血凝聚的书稿交于张氏,嘱咐再三,要妥为珍藏。因为高v曾亲眼目睹自己的外祖父之一生著述,“业未卒而身殒,文稿散落流失,不可收拾,家人或用于糊壁牖”;二是张氏不辱夫命,于年代及时期,将书稿多次转移,其间曾藏于家中跨院(解放后,正院被没收,高v全家住在了跨院)车棚上的麦草堆内,也曾藏于孙女淑秀婆家的临街房的屋梁上。破四旧风起,张氏又取回,用黄油布包好,放入一口半截缸中,埋在家中后院露天厕所的粪缸下。直到结束,书稿才重见天日。 2000年以来,小女儿素娇与夫婿丁万乐继承先父遗命,矢志出书。2014年10月1日,我曾在寒舍接待过丁先生。当时丁先生是给我送《嵩洛草堂遗编》,事先通了电话,他是在刘林先生的介绍下,知我正在编

文档评论(0)

dreams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