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_T 3680-2013可可链疫孢荚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SN_T 3680-2013可可链疫孢荚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3680—2013可可链疫荚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oniliophthora roreri (Ciferri et Parodi) Evans2013-08-30发布201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涂房香真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可可链疫孢英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SN/T3680-2013*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总编室:(010址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8千字2014年3月第一版2014年3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600*书号:155066·2-26622 SN/言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加凤、王金成、蔡国瑞、王宏毅、沈建国。1 SN/T3680--2013可可链疫孢英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可可链疫孢英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境可可种子、苗木中可可链疫孢英腐病菌的检疫鉴定。2可可链疫孢英腐病菌基本信息学名:Moniliophthora roreritCiferri.et.Parodi)Evans.异名:Crinipellisroreri(Cif.)H.C.EvansMonilia roreri Ciferri.中文名称:可可链疫孢荚腐病菌英文名:podrotofcacaofrosty pod rot分类地位: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皮伞菌科(Marasmiaceae),Moniliophthora.属。病菌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传播途径:可可链疫孢荚腐病菌主要通过果英内部组织和种子表面粘附的孢子、菌丝远距离传播,病菌也可能侵染植株,随苗木远距离传播。3方法原理- :通过病菌的分离培养,依据病菌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对可河链疫孢英腐病菌进行鉴定。4仪器及用具4.1仪器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生物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常规冰箱。4.2用具培养皿(直径90mm~100mm)、滤纸、三角瓶、镊子、手术剪、手术刀、酒精灯。5主要试剂和培养基5.1主要试剂1.0%次氯酸钠(NaCIO)、青霉素、链霉素、无菌水、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5.2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PDA选择性培养基(参见附录B)。 SN/T3680-20136鉴定方法6.1可疑材料挑选6.1.1可可种子中可疑材料挑选将待检样品倒人洁净白瓷盘内,挑选干癌、弱小、畸形、变色的可疑病种子(参见图C.1),用手术刀剥离种皮和种子,将种皮剪成0.4cm×0.4cm小块,用纱布包好进行下一步分离培养实验6.1.2可可苗可疑材料挑选仔细检查植株茎部、枝条有无变色、肿胀,树皮开裂症状,发现可疑植株,取有症状的茎部或枝条组织,用剪刀剪成0.4cm×0.4cm小块,纱布包好进行下一步分离培养实验。6.2分离培养及形态测定6.2.1表面消毒纱布包好可疑材料,用1.0%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min,无菌水冲洗3次,灭菌滤纸吸干水分后用于培养。6.2.2分离培养消毒后的材料置PDA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每血放置3~4块,25℃黑暗条件下培养。培养3d~5d后开始观察,发现乳白色或白色可疑菌落,用PDA纯化。6.2.3形态测定PDA上纯化菌落生长7d后,体视显微镜下观测菌落中是否有病菌孢子形成,记录菌落培养性状,包括菌落生长速度、颜色,形状等,如有孢子产生,则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100×)或(200×)下观察孢子生长方式,并挑取少许制片,在生物显微镜下镜检,观测菌丝、孢子形态特征,显微镜(1000×)下测量孢子的形状、大小,孢子胞壁厚度等。7鉴定特征7.1培养性状培养5d左右,病组织周围出现白色菌落,病菌在PDA上生长较缓慢,生长速度1mm/d~3mm/d,圆形,不隆起,菌丝致密,平铺于培养基表面形成毡状菌丝层,菌落初为白色,后为奶油肉色,培养7d后菌落中出现粉状棕褐色孢子层(参见图C.2),并逐渐向菌落边缘扩散加厚,菌落颜色逐渐加深至棕褐色,打开培养皿盖,菌落有蘑菇气味。7.2形态特征菌丝无色,细长,新鲜菌丝分隔分枝很少,老熟的菌丝分隔稍多,分隔处有轻微缢缩,菌丝宽1.5um~3.5μm(参见图C.3a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