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NY_T 2687-2015刺萼龙葵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NY_T 2687-2015刺萼龙葵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B 16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687—2015刺萼龙葵综合防治技术规程Codes of practice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olanum rostratum Dunal2015-05-01实施2015-02-09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2687—2015目次前言1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防治的原则和策略5监测方法6主要防治措施7潜在发生区防控措施·8发生区综合防治措施·9防治效果评价附录A(资料性附录)刺萼龙葵形态特征刺萼龙葵及其近缘种检索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刺萼龙葵的化学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项附录C(资料性附录)附录D资料性附录)刺萼龙葵替代植物的种植方法.:T NY/T 2687-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良、付卫东、李香菊、孙玉芳、张瑞海、宋振、张宏斌、韩颖。I NY/T2687—2015刺萼龙葵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刺萼龙葵的综合防治原则、策略和防治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刺萼龙葵发生区域或潜在发生区域内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对刺萼龙葵进行的综合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T28088--2011刺萼龙葵检疫鉴定方法HJ/T80有机食品技术规范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2155—2012外来人侵杂草根除指南NY/T2530-2013外来人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刺萼龙葵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替代控制replacement control替代控制是一种生态控制方法,其核心是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应强、生长速度快、对环境友好,在短时间内可达到较高郁闭度的植物,达到控制或取代人侵植物的目标。4防治的原则和策略4.1防治原则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检疫和监测,防止刺萼龙葵向未发生区传播扩散;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方法,减少刺萼龙葵对经济和环境的危害,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2防治策略根据刺萼龙葵发生的危害程度及生境类型,按照分区施策、分类治理的策略,利用检疫、农艺、物理、化学和生态措施控制刺萼龙葵的发生危害。5监测方法参照NY/T2530一2013,对刺萼龙葵发生生境、发生面积、危害方式、危害程度、潜在扩散范围、潜在危害方式、潜在危害程度等监测。刺萼龙葵的形态鉴别参见附录A、附录B。1 NY/T 2687-20156主要防治措施6.1植物检疫对进出口和国内疫区调运的粮食作物的种子、种苗、牧草、种畜及运载工具要加强刺萼龙葵检疫;发现疫情后,立即报告给当地农业检疫部门,采取隔离检疫、应急扑灭措施,控制疫情扩散6.2农艺措施减少农田抛荒,清洁田园,增加复耕指数;耕作时覆盖地膜或秸秆。6.3物理防治在刺萼龙葵4片真叶前的幼苗期可进行人工锄草或机械铲除;零星发生或点片发生区在刺萼龙葵种子成熟前采用人工器械拔除为主,植株残体可附着在动物体、农机具及包装物上传播,拔除的刺龙葵集中处置。注:刺萼龙葵全株密被长刺,人的皮肤接触它的毛刺后导致皮肤红肿、瘙痒,做好防护。6.4化学防治刺萼龙葵在苗期,根据发生的生境不同采取不同的化学药剂(参见附录C),土壤处理药剂施用量参照附录C中用量,茎叶处理药剂的用量根据刺萼龙葵种危害等级计算。危害等级为2时,施药量为推荐量的70%;危害等级为3时,施药量以推荐量为宜。危害等级参考NY/T2530一2013。6.5替代控制在刺萼龙葵的发生区种植紫穗槐、鸭茅、紫花首、小冠花、菊芋、向日葵、沙打旺、籽粒苋、高丹草、黑麦草等,达到防除刺萼龙葵目的。替代植物的种植方法参见附录D。7潜在发生区防控措施采取植物检疫措施,加强农畜产品、农机具及交通运输工具检疫;对交通主干道、河流两侧,种植、养殖基地、荒滩荒地加强监测排查,发现疫情后,立即报告给当地农业检疫部门,采取物理、化学等措施进行处置,并进行持续监测,直至不再发现新的植株为止。8发生区综合防治措施8.1农田8.1.1农田内刺萼龙葵发生密度较小时,可采取人工拔除或机械铲除:刺萼龙葵发生密度较大,可根据农田作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